获得了隆安镇后,陆云治下的地盘直接扩张了一倍。
就连城池,也多了一座。
不过地盘好拿,后续该如何掌控,并且将之开发利用起来,便就是个难题了。
不比曾经阔过的居风县。
隆安原本就是个小县,哪怕最巅峰的时候,人口也就万人左右,并且主要集中在县城附近的一片平原之中。
县城所在的平原,面积颇广,不比居风县城所在的那块大平原逊色。
按照原本的籍册统计,此地共开发出了三万亩田地。
不过按陆云探查,实际的田亩要更多一些,应该在四万亩左右。
同时城中的一些大族富户,也都在前阵子的迁徙风波中,搬到了内郡。
城中剩下的,基本都是平民,还有320名刚刚流放过来的囚徒。
所以当了解完了城中情况后,陆云立刻下令,在本地推行清户、分田二令。
根据气运天书显示的领地人口,隆安镇境内还有1832人。
这些人中,除了十几人不知躲在哪个疙瘩角落之外,剩余全都被编户登记。
不过那320名囚徒,陆云并没有全部纳为民籍,而是依照在居风县的惯例,同样进行了一番挑选。
最后出了78个还算良善之辈,得以归籍入民之外。
剩下二百余人,全部都被看押起来,送回了居风县,加入了开荒队中。
最后城内户口经过统计,有户392,口1590人。
大致规模,也就相当于居风县的一个小镇了。
倒也符合隆安镇如今的地位。
为了控制此地,陆云将原本负责小园村区域防务治安的林安平调了过来,让其出任隆安镇巡检。
至于小园村的巡检衙门,直接罢废。
如今随着居风县逐渐复兴,尤其是上溪、红木、河谷三镇的设立,县衙所在的平原附近,已经有了稳固的外围屏障。
靠着三个小镇的巡检衙门,足以将任何来自外部的威胁挡住。
小园村所在平原,处于安全的内部腹地。
加之距离县城不远,能受到县衙的照顾。
既如此,原先在外围各镇还没有恢复之时,为了就地防护而设置的小园村巡检衙门,也就可以取缔了。
恰好如今隆安镇少一个巡检,便让林安平过来担任。
隆安镇巡检衙门初设,为了充实兵马,陆云按照惯例,在本镇进行了一次募兵。
最终得到深黑色命格的兵源15人,全都被编为了本地乡兵,成为本镇的常备武力。
另外又选拔了150个次一等的灰黑命格,作为本地乡勇。
另外派了一火县卒,作为林安平的直属兵马。
如此隆安镇合计有兵175人,镇压此地,绰绰有余了。
在此地待了半月,将各种事情处理完毕,搭建好了巡检衙门以及乡兵、乡勇架子之后。
六月末,当各地丰收之时,陆云返回了居安县城。
到了县衙,他抽空看了下这段时间里,朝廷发来的邸报。
却见其上,关于九真郡省并府县的消息,已有了一个详细的信息。
根据邸报所言。
此次省并府县的浪潮中,九真郡内共有二十五县被省并,县级建制减少了四成。
府一级的建制,倒是没有被裁撤。
可像最凄惨的武平府,却也因为人口最为稀疏,九县之地被去了六县。
府内两万一千余人,被合并为了三个县城。
其中府城万人,另外两县五千余人。
堂堂一府之地,竟然就只剩下了三个县,基本有名无实了。
南靖府这边,也只剩下了七个县。
不过经过省并后,九真郡内各县,原本户口稀少的现状,顿时大为缓解。
补充了大量裁撤小县的人口后,如今郡内各县,都有了五千以上人口,终于不再惨兮兮的过苦日子了。
当然,人口的充裕,只是最基本的好处。
更大的好处,则是补充了大量人口后,各个县城拥有的武装力量,总算得到了极大进步。
以五千人的基数,足够供养一百脱产精锐。
加上有着府城补助,一县养两百常备县卒,绰绰有余了。
同时大量的人口,也能保证挑选的兵源质量,不会将一些歪瓜裂枣招进县卒队伍。
郡内各县的武备,得以极大扩充。
按照邸报所言,省并之后的九真郡,如今七府三十八县,有县卒7600,府兵7000,郡兵5000,合计常备兵马19600人。
加上留守的一万南征军。
全郡共有精锐大军三万,可谓兵强马壮,足以护一方安宁。
当陆云看到这个大军数量,也不由暗暗咋舌。
朝廷为了恢复九真郡的武备,确实是下了大决心,付出了大代价的。
两万本郡兵马,全都是脱产精锐。
就算因为各地主官贪污,有着些许吃空饷、克扣军费的情况。
但有着此前郡内府县,大量被蛮夷攻破的血淋淋例子在,也能保证一些底线。
就像陆云此前能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