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当陆云听到武平县令朱孝安消失不见的消息时,还没想到后续的事情会闹得这么大。
可等到五月中旬,当朝廷省并府县的诏令正式下达,他才意识到,此事的严重性。
朝廷下诏,要在九真郡内,省并一些人口稀少的府县。
凡过于偏远,人口实在稀少之县,直接裁撤。
县中人口就近迁到情况较好之县,以充实地方人口。
被裁撤的县中官吏,各自降两级,召回内郡另行授职。
毕竟这些边境官吏,本就是越了数级提拔,作为他们在边地为官的补偿。
现在要召回内郡,这些补偿自然也就没了。
但朝廷也没做绝。
例如一些县令,是提拔了四级的,结果只用降两级,就等于还留了两级的提拔。
这让许多刚刚赴任的新科县令,颇为欢欣鼓舞。
相当于他们来这里走了一趟,不到一年,就升了两级官,可以回到内郡享福。
比之那些还在九品末流官阶苦熬的同科,好了不知多少,可谓节省了十年苦功。
于是对于自己被裁撤,撸掉了县令的帽子,众人也没什么不满的。
在九真郡待了大半年,亲眼看到这里的穷山恶水,许多人都已经后悔,早就想回去了。
只是碍于朝廷法度,不敢弃官而逃,也没有门路疏通而已。
此时朝廷主动把他们召回,还保留了八品官的待遇,没什么好埋怨的了。
就这样,一众官员欢欢喜喜地接受了被裁撤的命运。
一些没被裁撤的,反倒还羡慕了起来。
孰为怪事。
根据朝廷诏令,整个九真郡七府六十三县,凡是人口少于五千以下的,直接裁撤。
按此标准,郡内有大量的县属于被裁撤之列。
就连南靖府这边,都有两个县不合格,面临着被裁撤的命运。
居风县南边,曾被陆云薅干了大量人口的隆安县,如今哪怕补充了三百多囚犯,人口也不足两千之数。
这种小县,肯定是要被裁撤的。
该县县令就喜滋滋的向他写信,说了自己已经接到吏部调令,准备回内郡做个县丞。
不过对于此人的前途,陆云并不在意。
他关心的是,隆安县以及另一个宝华县被裁撤之后,两县剩余的人口,该如何分配?
按照朝廷政令,这些裁撤小县的人口,会分给府内其它大县。
根据这个要求,理论上,居风县也有资格接收人口。
眼下陆云缺人口缺的紧,有这好机会,能增加大量人口,自然不会放过。
于是在五月末,收到诏令的这段时间里,他便立刻打着述职的名头,跑到府城胥浦。
天天去府尹谢逸面前晃悠,送上了许多古董字画,给这个文人府尹刷着好感度。
要带着重金拜访府城高级佐官,请他们在此事上帮自己美言。
就这么一项,便是两千两银子花了出去。
还别说,用了钱,效果就是不同。
其他县令虽然也眼馋人口,不少打着与陆云一样的主意,跑来府城走门路。
可他们使的钱,远不如陆云多。
最后的结果,自然也远远不如。
府尹谢逸已经应允,将隆安县的人口交给居风县。
甚至连隆安县的地盘,也划给了居风县。
不过隆安县到底是被省并了,所以地盘划了过来后,并不叫县,而是根据人口,降格为了一个小镇。
名字还是原来的老名,就叫隆安镇。
从府衙这边拿到了公文任命之后,陆云连夜乘船,返回了居风县。
接着召集了五百乡勇,直接领着这些兵马,就直奔隆安县城而去。
花了两天时间,等抵达此处时。
隆安县令吴元起,如今的内郡县丞,已经等候许久了。
两人见面,对方二话不说,立刻拿出了县衙的户籍文册,进行了交割。
随后就带着几个随从,当天离开了县城,快快乐乐的去内郡赴任了。
不过这位县丞跑的倒是挺快,但当初与他一起来上任的县尉、巡检等武官,可就一个个愁眉苦脸,一脸丧相。
这些武官,都是些九品末流官员。
降两级之后,直接连官身都没了。
而且不同于陆云当初可以着重挑选精英,将三千飞羽营中资质最好的陈彦文等人挑走。
先前隆安县令挑选的这些武官县卒,只是看着高大威猛,实则武功平平。
最强的那个县尉,也只练通了一条经脉,命格也只是素黑,没有多大潜力。
此时这些人与底下的县卒,便直接被朝廷抛弃了。
后续何去何从,茫然无比。
陆云见此,也没收留的想法。
这些县卒待遇太高,能力又差,不值得他出高薪养着。
尤其是那些武官,当过官员,有过威风,再让他们从底层干起,谁都接受不了的。
这区区三十人,并不是吸收的好对象。
最后陆云还是看他们可怜,一人发了笔三五两的遣散,用百多两银子,将之打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