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31 章(2 / 6)

臣子能咬咬牙支持四阿哥。但是更多人可没这么不清醒,先帝亲封的皇太子都能二立二废,更别说四阿哥还只是从前的世子爷,万岁爷现在登基了也没见将四阿哥封做皇太子。若是说万岁爷为了防止九子夺嫡的事再度发生,特地不封皇太子,实际上还是对弘时阿哥有那么重视的,那弘时阿哥的生母怎么只是懋嫔。万岁爷另一个潜邸侧妃封了贵妃,名下三个女儿皆封固伦公主,同是潜邸侧妃,这对比可谓明显,若是足够重视,那为万岁爷生下三个儿子又是潜邸侧妃的宋氏怎么说也够得着一个妃位。

但偏偏没有,甚至懋嫔全族没被抬旗,懋嫔是汉女身份,这是极大的短缺。放眼前朝,康熙帝后宫汉军旗妃子所出子嗣绝没有争夺皇位的能耐,更不用说汉女所出子嗣了,在今朝,万岁爷后宫子嗣绝大多数是汉军旗妃子所出,在这方面,他们勉强能放宽对皇子血脉正统的要求,汉军旗也是旗人,也算是有个身份由来。

但是懋嫔只是民籍,他们怎能接受。

臣子们都是无利不起早的,弘时阿哥只是占了顺位继承的'长子'身份,没有过多的优势,不值得他们投靠拉拢。

但要让他们支持别的皇子,总觉得不是滋味,一个在自己眼前晃悠的皇位啊,谁不心动,从龙之功哪比得过天子外家。况且这里面还有整整二十个阿哥是双生子,没有争储资格,也就看着唬人罢了,万岁爷总共有十七个阿哥有争储资格,这跟先帝时的九子夺嫡有何区别。但是比起先帝时的先帝只看重太子这点不同,万岁爷看重女儿,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个能生养的妃子有一儿一女就能立于不败之地。雍正三年的大选,有不少臣子蓄势待发,臣子们也不怕吃亏,就凭万岁爷现在的生养能力,只要他们家女儿身体没问题,总能生下孩子。生下女儿就是走运,再不济有个儿子也好,就算万岁爷再不看重儿子,将来总会给儿子一个镇国公当当吧。

于是在雍正三年五月的大选时,绝大部分秀女是奔着皇上后宫来的,图着成为皇子嫡福晋的少之又少,不受重视的皇子还不如宗室王爷更受人待见。此时此刻,二十一位皇子还在想着自己的嫡福晋会是谁,出身和模样怎么样。

可在大选场地上,兰箐箐翻着秀女名册,眼皮子跳个不停,满心震惊。万岁爷特地选生女儿多的家族的秀女在常理之中,但是为何这么多同样生女儿多的家族也塞人过来了,往年不是会特地借口生病避选吗?在原身记忆中,宋氏的大儿子是皇帝板上钉钉的继承人,因皇上意思和态度都十分坚决,第一次的大选根本没多少贵女参选,都赶着雍正元年的皇帝守孝期间出嫁了一一

书中剧情是雍正元年皇帝刚登基不大选,让旗人各自婚嫁。秀女名册上还有万岁爷最宠信的弟弟和硕怡亲王的嫡福晋的两个侄女和好几门关系不远不近的表亲。

要知道怡亲王嫡福晋兆佳氏她阿玛马尔汉连连生了十来个女儿,活下来的女儿仅有七个,饶是这么努力都只堪堪在将近六十岁时才生下唯一的儿子关柱。当初皇上还是四贝勒时,一连生下十八个儿子,兰箐箐就听说在贝勒府外烧香烧得最厉害的当数这位马尔汉,都不避讳人的,有一次还冲过来亲手握了握四爷的手沾沾手气,以求老当益壮再来个儿子。当晚四爷脸色黑沉,也只有小女儿才逗得了四爷高兴。因为实在好奇,兰箐箐还特地打听了马尔汉儿子关柱成亲后的子嗣。结果跟他阿玛一个样,不管多少妻妾有孕,生下的都是女儿,甚至比他阿玛还厉害,连生了十三个女儿,几乎每年一个,偏生他亲姐是怡亲王嫡福晋,跟万岁爷沾亲带故,他便是纳多少个妾,都被人视作理所当然之事。就是他这体质很难生出儿子,或许得像他阿玛那样熬到六十岁才堪堪有个儿子吧。

这次进宫的是关柱的大女儿和二女儿。

显然皇帝查到的家族也包括兆佳·马尔汉这一族,皇帝将两位格格留牌子赐香囊了。

兰箐箐差点忍不住笑,看着万岁爷为了女儿这般折腾的样子,可真是′于心不忍′啊,但是确实挺逗人开心的。

她知道她和女儿们的地位是建立在其他妃子生不出女儿的基础上,所以她自觉没必要为皇上苦苦熬不来女儿表现得多感同身受。要知道,万岁爷越是渴求不到女儿,才会越发珍惜自己仅有的三个女儿,从而对女儿生母另眼相待。

雍正三年,后宫添了四个满洲旗贵女,六个汉军旗贵女。这四个满洲旗贵女分别是兆佳氏两姐妹,富察氏和戴佳氏。六个汉军旗贵女则是年氏,周氏、董氏、范氏、管氏和关氏。年氏是年羹尧的女儿,因没有一个进后宫的宠妃妹妹,年羹尧说不上多收敛,但也不似原来那样放肆到落得一个被赐死的结局。不过一旦人有了地位权力,便总是忍不住肖想更高的权力地位。年羹尧没胆子想皇位,但是他有胆子肖想天子外祖的身份啊,正好他生养的儿子少女儿多,符合万岁爷选妃范畴,这不就成功让女儿进宫为妃了。皇帝直接将年氏封做肃妃,兆佳氏中的姐姐封做吉嫔,妹妹为贵人,剩下的富察氏、戴佳氏和汉军旗贵女都封做贵人。一入宫地位就跟潜邸老人齐平了。

即便懋嫔怎么安慰自己,在意识到年羹尧之女初封为妃时,她还是禁不住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