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很多是写给你的信,但是没有写清楚名字,直接寄到编辑部,我们也不知道,就当投稿处理了。处理完之后,我们也不能再挑出来。”
杨翊点头,“能理解。”
《诗刊》编辑部每天肯定能收到特别多的信,有写给他的,自然也有写给其他作者的,光是把这些信分开收纳好,就挺费时间的了。
那些已经处理过的信,要他们再重新整理一遍,实在是强人所难。
“这些信虽然我没有拆开看,但是内容我大概能够猜到,肯定是表达对你作品的喜爱,以及对新作的期待。”
杨翊笑呵呵地说道,“说不定也有来骂我的。”
“呃,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的。”
比较少,意味着还是有的。
如果只是骂人的信倒还罢了,就怕有些人在信封里面装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比如泡了粪水的纸……
虽然不会造成什么危险,但也能恶心人一把。
……
肖瑞并没有逗留太久,跟着杨翊一起抽了三根烟,就起身告辞了。
他走后,杨翊拆了两封读者来信看了看,内容确实都是表达对《从前慢》跟《山民》的喜爱。
其中一个女读者,满满当当写了七八页纸,估计得有三四千字了。
虽然字里行间能够感受到她对那两首诗的喜爱,但是车轱辘话来来回回的写,杨翊实在看不下去。
另外的二十多封信杨翊也没有再拆开,而是重新用橡皮扎好,放进了卧室用来放书的箱子里面。
最近他在考虑,是否要打一面书柜,家里的书籍跟文献越来越多,堆在纸箱里面实在是不方便。
而且纸箱也很难得,唯一的一个纸箱快要装满了,以后再有书籍文献,要么堆在餐桌上,要么就堆在地上,既不雅观,也十分碍事。
只不过要打一面书柜价格不菲,秦文海家有一个带玻璃的书柜,占了一小面墙,花了一百块钱。
以杨翊现如今的财力,是万万不会花费一百元钱买一面柜子的。
而且据秦文海说,就他家的那个柜子,也不是说有钱就能买到的。
买个书柜如此之难,以至于杨翊都想去学个木工,自己去弄点木头做书柜了,反正他对书柜的要求也不高,只要能承重,有格档就行。
将读者的信收纳好,杨翊又继续做《国家何时才会消亡》的翻译工作。
……
三月十六,周日,也是正月的最后一天。
因为天气不错,杨翊上午跑去跟历史系的同学们一起打篮球。
杨翊个子算是比较高的,但是篮球水平一般,好在历史系的其他学生篮球水平也一般,他们能够玩到一起去。
其实学生们的水平要比杨翊好点,不过大家都比较尊敬师长,跟杨翊做队友的,都是疯狂给他传球,做对手的,也是该让就让,业务球打得飞起。
大概十点钟,接波间休息的时候,杨翊正要喝水,忽然听到有人喊他。
“杨老师。”
杨翊转头看去,只见黑大个陈凯歌站在人群中,正笑着向他挥手。
陈凯歌个子很高,站在人群中十分显眼。
看到陈凯歌,杨翊笑着朝他走过去,“凯歌同学,你怎么来了?小西天又要放电影了么?”
陈凯歌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杨老师真是其他的一点都不关心,只在意有没有电影看啊。
他刚才看到杨翊笑盈盈走过来,还挺高兴的,敢情杨老师脸上的笑,都是因为电影,他是白高兴了。
“咳咳,抱歉啊杨老师,学期刚开始,观影券不好弄。”陈凯歌挠了挠头,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
这段时间他其实也想着给杨翊弄观影券,但是那玩意实在难弄,主要是人多的情况下,即便是有券也难进去。
“没事,没事,这事确实太麻烦了。”杨翊笑着摆手,又问道,“那你这次过来,有什么事情么?”
“也是送票的。”陈凯歌从口袋里面掏出三张票来,“下周五、周六、周日连续三天,有一场新年迎春游艺活动,就在大礼堂,这是那三天的票。”
杨翊诧异地看着票,“给我的?”
“嗯。”陈凯歌点点头,“正好多了三张票。”
杨翊接过票,看了看,三张票除了时间,其他的都一样。
他这两天听人说过这个新年游艺活动,阵仗还挺大的,不少学生都想去,但是票不好弄。
这么紧俏的票,肯定不会多出来,这是陈凯歌特意给他留的。
“凯歌同学,实在太感谢你了。”杨翊由衷地感激道。
陈凯歌笑着摆摆手,“不用客气杨老师,这个游艺活动有各种各样的活动,猜谜、舞会、演出、电影,而且还有饭吃。”
听到内容这么丰富,杨翊别提多高兴了,心中对陈凯歌的感激又多了几分。
还别说,这黑大个,挺够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