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9章 双黄蛋(3 / 4)

一期的《中小学外语教学》到了。”

听到是新一期《中小学外语教学》到了,邓胜春将自行车车头一摆,骑到传达室窗边,从传达室大爷手里接过杂志:“谢了啊。”

随后他将杂志往胳肢窝一夹,就骑车回家了。

《中小学外语教学》是学校订的,不过邓胜春作为山后中学的“英语组教学主任”,每一期《中小学外语教学》都是给他的。

山后中学的全名是海定区山后初级中学,两个年级七个班,总共只有两个英语老师,邓胜春资历稍微老一点,所以成为了英语组教学主任,其实他们英语组也就两个人。

邓胜春高中没有毕业的时候就去插队了,72年病退回家,后来被山后中学挖掘,成为了学校的英语老师。

初到学校,邓胜春不会管理学生,而且当时的学生们不愿意读书,上课都是鸡飞狗跳根本管不了。

学生教不好,邓胜春自己的英语水平却提高了不少。

再后来,动荡结束,教育开始回归正常,新来的学生们比之前乖多了,让邓胜春有了将他们教好的想法。

而此时,邓胜春苦恼地发现,他虽然英语水平尚可,孩子们也比之前更乖,但是在英语教学上,他却手段不足。

为了提高英语教学能力,邓胜春时常会去跟其他学校英语老师交流心得,也会看各种资料,像《中小学外语教学》这种杂志,更是从前年创刊之后一期不落。

回到家,邓胜春将买回来的菜往厨房一丢,便回到客厅看《中小学外语教学》去了。

杂志刚翻开,目录上的第一个标题就让他眼前一亮。

“中学英语二十四字整体教学法操作细则——”

看到这个标题,邓胜春好像心中有了某种预感,他感觉自己一直想要的,就在这里了。

迫不及待地翻到第一篇文章,开篇就介绍了什么是“二十四字整体教学法”。

【超前集中,整体掌握,强化训练,习题精做,学一带四,课外拓宽。】

随即,作者也没有一点磨叽,直接开始讲解这套学习方法的操作细则。

“超前集中学习字母……”

邓胜春读着文章,越读就越激动,因为随着文章的深入,他感觉自己脑海中有一套脉络慢慢变得清晰起来。

很多之前想不明白的东西,忽然也想明白了。

文章中说的这些,其实并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

但关键是,把这些并不高深的东西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在一起,并且发挥作用,可就不容易了。

老师们都知道,语言教学要重复朗读,也知道要让学生回答问题,更知道温故知新。

但是怎么重复读,什么时候让学生回答,用什么方式,以及在什么时候让学生温故,这一套该如何详细安排,很多老师都是一头雾水。

特别是到了第二小段,超前学习音标,里面出现了很多专业性内容,比如领读音素,采用长短元音对比,清浊辅音承兑的对比法领读。

还有领读的要领,也是讲得清清楚楚,什么辅音在前,元音在后,二者相拼……

这些内容,不仅仅让邓胜春知道该怎么教,也同时改变了他对英语学习的一些想法。

他之前竟然不知道,原来英语也可以这样学。

从前他学习英语,全靠自己摸索,效率很低,浪费了不少时间,如果早让他知道这套方法,他相信自己的英语水平绝对比现在更高。

一口气将这篇文章看完,邓胜春如获至宝。

这时候他又看到了文章后面的“编者按”,上面说这套学习方法倾注了多位专家的心血,但是没有做大范围的印证,所以邀请中学的教师们积极参与到这场公开的教学实验当中,帮助他们印证、完善这套学习方法。

有兴趣的教师,可以写信给他们编辑部。

看完了“编者按”,邓胜春这才想起来看作者名。

“杨翊,怎么感觉这个名字有点眼熟呢?”

看到“杨翊”二字,邓胜春眯起了眼睛,他对这个名字有着强烈的熟悉感,就是一时想不起来在哪儿看过。

拍着脑袋想了足足有一分多钟,邓胜春眼睛一亮,“我想起来了。”

就是前两天,新一期的《世界文学》里面,也有这个杨翊翻译的文章。

为了印证自己记的没错,邓胜春特意去了趟办公室,找到那本《世界文学》。

事实证明,他没有记错,新一期《世界文学》上确实有杨翊翻译的作品,而且还是两篇,一篇《教堂司事》,一篇《万事通先生》。

这两篇小说他当时看得津津有味,不过因为是译作,所以他对毛姆印象很深,没有太记住译者杨翊的名字。

要不是这么快在《中小学外语教学》上看到杨翊,他都想不起来这个名字。

虽然没有证据证明此杨翊就是彼杨翊,但是邓胜春觉得这俩应该就是一个人。

一个是英语教学专家,一个是翻译家,他们是同一个人,这不是很合理么?

邓胜春又去找来他们英语教学组另一位老师,临时开了个“全组大会”,决定以后他们山后中学将坚决实行“二十四字整体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