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我们家主要是中午那顿,晚上就简单对付对付。我中午吃多了,晚上吃不下,这会儿过来倒是饿了。”陈琪笑道。
于升点头道,“我们家也差不多,吃过中午饭就出去玩了。”
燕京人过年,有把正餐放中午的,也有放晚上的,这倒没什么奇怪。
“早知道你们要来,我就多准备几个菜了。”
“这就挺好。”
“是啊,这就很好了。”
看着埋头吃菜的两人,杨翊还挺感动的,今天是除夕,他们能特意来一趟,实在难得。
他本来还以为这个除夕,要自己一个人度过,这俩人过来,一下子热闹许多。
三人推杯换盏十几分钟,宿舍的门又响了。
“杨老师?”
这次是袁田的声音。
“我来开门。”于升自告奋勇,主动去开门。
袁田跟刘琰一起来的,见到辅导员,两个学生乖巧地打招呼,“导员好,袁老师好。”
刘琰看到他们也十分意外,“你俩怎么来了?”
于升挠着脑袋笑道,“来串门子。”
袁田看到桌上摆着的三副碗筷,笑呵呵地说,“串门子串到桌上去了啊。”
“嘿嘿,陪杨老师喝两杯。”
杨翊笑道,“我们也快结束了,袁老师,刘老师,你们先坐。”
随后他又装了两碟瓜子花生出来,给袁田他们吃。
本来他们就快要结束了,家里又来了客人,便又加快了进度,三下五除二将各自杯中酒喝完。
“杨老师,你陪导员他们聊天,碗筷我们来收拾。”
陈琪他们忙着收拾战场,杨翊也没客气,去招呼袁田跟刘琰了。
袁田跟刘琰过来,自然是知道杨翊第一次在燕京过年,而且还是一个人,难免孤独,便过来串串门子,热闹热闹。
夫妻俩坐了一会儿,起身说要去秦文海家串门子,问杨翊要不要一起去。
听说要去秦主任家,杨翊自然欣然同往,顺便把陈琪跟于升也带着。
陈琪跟于升在资料室帮了几天忙,跟秦文海混了个脸熟,过年去串门子也很合理。
串门的路上,也碰到很多准备去别家串门的老师,见面之后道上一句除夕快乐,再寒暄一句。
配着孩子们在单元楼之间嬉戏打闹的声音,年味一下子就有了。
……
新年到来,杨翊给自己放了两天假,没有做任何工作,连《老人与海》都放在了一边。
初一初二两天,他提了礼物去秦文海家还有袁田他们家去拜年,正好这两天他们家都有其他人去拜年,杨翊就蹭了两天的饭。
初三到初五,杨翊都在家里翻译《老人与海》。
到了初六,资料室正式开始上班。
没出正月都是年,初六虽然上班了,但显然大家还没有从过节的气氛中走出来。
不过好在只上三天班,就迎来到了新年后的第一个礼拜天,大家又有了一次调整的机会。
初十早上,杨翊刚上班,林莹就举着一本《世界文学》,兴奋地报喜,“杨老师,恭喜你啊,这次下了个双黄蛋。”
“双黄蛋?”杨翊有些不明所以。
林莹翻到目录,指给杨翊看,“瞧,这一期发了你两篇作品,《万事通先生》跟《教堂司事》都有。”
“《教堂司事》也上了么?”杨翊一脸的意外,他还以为《教堂司事》会在下一期上呢,没想到竟然跟《万事通先生》一起上了。
“上了,而且我看了,基本上没有改动。”
没有改动,自然代表编辑非常认可杨翊的翻译,觉得没有必要改动。
一般情况,正式发表的版本,跟投稿的版本有些不一样是十分正常的,而且一般的小改动,编辑都不需要跟作者说,直接就可以自己改。
秦文海也笑呵呵地跟杨翊道贺,“这两篇小说一出来,以后关注毛姆的读者都要记住你的名字了,再争取争取,以后多发表一些毛姆的作品,金字招牌就打出去了。”
杨翊笑着点头,“我努力。”
“我相信你,没问题。”
秦文海拍了拍杨翊的肩膀,脸上布满了笑容,杨翊的成就越高,就越说明去年他把杨翊调到资料室来是对的。
之前开会的时候,还有一些老师有不同意见,认为杨翊虽然在《世界文学》上发表过作品,但并不能代表什么,直接调到资料室有些草率。
现在杨翊在《世界文学》上发了三篇小说,这种声音恐怕要小很多了。
一篇可以说是运气,连续三篇,还能说是运气么?
“哦,对了。”秦文海又想起来一件事情,“昨天马主编碰到我跟我说,新一期《中小学外语教学》要发了,让你这两天有时间去拿样刊。”
“行,我下班去拿。”
“你下班人家可能也下班了,上班抽个时间去拿吧。”秦文海笑道。
“那好,我一会儿去拿。”
……
正月十三,山后中学的英语老师邓胜春,早上从菜市场买完菜回学校,在校门口被传达室的大爷叫住了。
“邓老师,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