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版本翻译其他语种的文学作品,现在还有很多借英语版本找回中国文学作品的情况。
早期一些中国作家的作品,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要么没有在国内出版,要么就是出版之后被损毁,以至于只有外语版本存世。
作家去世,手稿不在,也没人记得原文是什么样的。
现如今动荡结束,要找回这些作品,就只能把外语版本翻译回中文来。
譬如老舍解放前在美国居住的时候,写过两篇长篇小说,一部是《饥荒》,另一部是《鼓书艺人》。
后者《鼓书艺人》没有出过中文版,只有英文译本。
再后来老舍回国,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手稿没了,现在中国读者想要看到《鼓书艺人》,就需要有人将英文版《The Drum Singers》翻译回《鼓书艺人》。
这一来一回,中国读者看到的中文版,自然跟老舍当年写的版本不可能一样。
不管怎么说,现在中国的翻译事业处在一个特殊时期,长期压抑之后的突然爆发,出现了很多奇怪的现象。
“袁老师,这么冷的天,你特意跑来,就为了问这个?”
“就问这个,要不然我晚上都睡不着,没办法,我这人就是求知欲太强了。”袁田笑了笑,又问,“杨老师,除了这篇《乡村医生》,你还有其他翻译作品么?”
“还有一篇毛姆的《万事通先生》,也是给《世界文学》的稿子,不过还没有刊登,应该下一期就会上吧。”
“哦,那要等到二月份了。”
“是的,二月底。”
《世界文学》也是等于刚复刊,现在渐渐稳定两个月一期,定在偶数月的二十五号发行。
“不错,下一期又有毛姆看了。”
……
得到了答案,袁田也没有多逗留,很快就跟杨翊告辞。
回家之后,袁田跟刘琰汇报情况,“这个杨翊还真就是杨老师。”
“他还会法语?”
袁田笑着摇头,“他不会法语,这篇《乡村医生》是他根据英文版翻译的。”
“原来是这样。”刘琰点点头,随即又笑了起来,“之前倒是见识过杨老师口译的能力,但是没想到他的笔译作品能上《世界文学》。”
“是啊,真是没想到。”袁田点点头,随即又叹了口气,“只是他实在可惜,英语水平这么高,却困在了传达室。要我说,他这样的外语人才,不管其他科成绩怎么样,都应该特招进学校。”
刘琰皱眉道,“特招可不容易。”
恢复高考之后,特招的情况其实挺多的,经常能够听到谁谁谁被特招的,但是实际操作却并不简单。
袁田他们中文系78级就有一个特招的,叫周联,高考其他几门成绩都很差,就语文成绩很好。
如果只有语文成绩好这一项,是没有可能特招的,毕竟全国上下偏科的人那么多,语文这一科分数考的再高也说明不了什么。
周联是徽州人,高考恢复的时候,他已经在市里面的机床厂工作了六七年。
去年九月份,周联接连给师大的领导以及黄振部长写了信,在信中陈述了自己的情况,并附上自己之前发表过的作品。
黄部长还真当了回事,特别给了师大下达了指示,让周联免试进入师大中文系学习。
既然是黄部长的指示,学校这边也不敢耽误,赶紧给周联走了流程,当月给他转了关系,办了入学。
周联能够来到师大,一则是他确实有作品,符合特招的条件;二则他很勇敢,一般学生可不敢写信;三则,他运气也不错,一般情况,不是说他写了信,黄部长就能看到。
如果要特招杨翊进入师大英语系,也可以走周联的路子,只是杨翊未必能有周联的好运气。
虽然只过去一年,但是国内的情况变化很大,去年是高考真正放开的第一年,任何情况都有可能受到的关注,但是今年再看到同样的情况,黄部长就未必会上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