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在编辑忙了半天,中午就离开了,杨翊让她带给北岛的信,她留在了编辑部。
晚上北岛来编辑部的时候,芒克对他说,“早上徐晓来了,还给你带了封信,在抽屉里面。”
北岛将抽屉打开,拿出里面的信。
是杨翊写的,有两封,一封回给《世界文学》的,内容是他同意了稿费的事情。
另一封是给北岛的,问北岛是否可以等到《今天》发表过《山民》之后,让《诗刊》也来转载这首诗。
北岛知道,杨翊能问他意见,已经表示尊重了。
事实上,压根不需要他的同意,杨翊就可以把《山民》交给《诗刊》转载,因为他们《今天》没有对来稿进行任何限制。
其实就算是他们做出限制,比如声明独家、不可转载,也无法受到法律保护,因为他们这个杂志的创办,本身就不合法。
虽然《今天》现在要给作者稿费了,但是能给的不多,让《诗刊》帮忙多给一份,也能让北岛心理负担小一点。
说起稿费,北岛又想起来,昨天晚上他把《山民》的稿子抢着就走,也没跟杨翊说稿费的事情。
要是人家对稿费的数目有意见,这稿子他们还不能发表。
当即他又写了一封回信,在信中告诉杨翊,《今天》杂志社如今的状况虽然有所好转,但是稿费难以向《诗刊》看齐。
他们收《山民》这篇稿子,只能支付六元的稿费。
至于转载一事,杨翊自己做主就行,不需要找他们商量。
见北岛看完信之后就着急忙慌地写回信,芒克好奇道,“怎么了?”
“没什么,翊哥翻译的那篇《乡村医生》过稿了,我给他回信。”北岛随口应付了一句。
“嘁,你倒是翊哥翊哥叫顺口了。”芒克扯了扯嘴角。
北岛给杨翊找翻译工作这事,芒克是知道的。
听到杨翊翻译的稿子过了,芒克又问,“他翻译的?你没帮忙?”
语气中,有些不敢相信。
北岛笑了笑,“我就帮忙给他投了稿子,翻译工作都是他自己做的。”
“是他自己翻译的么?”
北岛微微叹了口气,“我说你啊,什么时候养成这狗眼看人低的毛病了。你看不起人家传达室门卫,你自己之前也不在复兴医院干过门卫么?”
芒克在复兴医院当门卫,也就是今年上半年的事情。
因为创办《今天》,芒克天天不上班,工厂就把他给开除了。
有段日子,芒克就在复兴医院看大门,是干一天给一天钱,不干就没钱日结临时工。
虽然只是临时工,但也是一堆人抢破头要干,芒克能看复兴医院的大门,还是因为他妈在医院工作。
“我那能一样么?我才看几天?”
“你就算是看一分钟,也是看。”
芒克发现在这件事情吵不赢北岛,便不说话了。
其实他倒也不是看不起门卫,主要是北岛对杨翊这么特别,让他有些不舒服。
芒克不说话,北岛也没管他,继续写信。
……
第二天中午,徐晓把北岛写的信送给了杨翊。
听说《今天》给的稿费只有六元,杨翊微微有些失望,但是想到《诗刊》那边还有一份稿费,他心情又好多了。
徐晓把信送到之后,没有走,笑着对杨翊说,“杨老师,我平时没事的时候,能来你这听听英语课么?”
“你也是英语慢班的?”徐晓是77中文系的,有没有英语慢班,杨翊也不清楚。
“那倒不是,只是我觉得杨老师你上课比较仔细,我能听得懂。”
杨翊也没有多想,点头道,“你要来听,记得带个板凳。”
“好。”见杨翊同意,徐晓非常高兴,“杨老师放心,课我不白听,回头孝敬你几包烟。”
“烟就不必了,我这又不是收费的辅导机构……”话说一半,杨翊忽然想起来一件事情,“哦,对了,你是《初航》的编辑,跟学校印刷厂那边熟悉么?”
“还算熟悉?怎么了?”
“是这样,我想给学生们安排一场期中考试。”
“哦,要印试卷是吧。”徐晓一下子就猜到了杨翊想干什么,她笑了起来,“要是份数不多,你把手写的试卷给我,我来给你印。”
“不多,也就十几份。”
“那我给你印二十份,够么?”
“当然够,那费用……”
“不用操心费用的事情,既然是给学生们考试,学校印刷厂当然要给印试卷。”
“那就多谢了。”
“杨老师不用客气,等你把试卷写好,给我就行。”
“那你明天早上来拿。”
“行。”
说好试卷的事情,徐晓就蹬着车走了,她为能够帮到杨翊而高兴。
印试卷的事情,对她来说很简单,无非就是刻蜡板要费些时间。
她也可以让杨翊自己把蜡板刻好,不过她想到杨翊之前也没干过这个,手不一定熟,还是她自己来做要省事些。
刻蜡板虽然技术性不强,但是手生的话,很容易将蜡纸刻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