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其他类型>新后> 第 62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62 章(1 / 2)

第62章第62章

新后在正式入主长秋宫前,做诸多准备,其中一项,就是暗中委托太常少卿,将皇室宗亲与朝中重臣的关系详细整理成册。陆氏一族长盛不衰,除了是簪缨百年世家的深厚底蕴,更是因为丞相陆晋在朝中举足轻重,早在楚朝时期,陆晋就曾作为外交使节,出访北方各游牧部落,稳定边陲安稳,后在萧氏一族伐楚建立新朝时,保萧氏后方诸部落安定,做出了莫大功劳。

二十多年前,陆晋为楚皇谋事时,将尚未出嫁的妹妹,也就是如今的陆太后的胞姐陆真宁,许配给北方部族首领。

“哀家的这位姐姐,嫁去部族不久,丈夫在部落斗争中遇害,被哀家兄长接回到了中原,又几年后,北方部落政局变动,她草原上年幼的侄女前来投奔,被收为了养女。”

待新朝建立后,先帝论功行赏,册封陆家众人:陆氏入朝为相,陆真宁被封为郡主,一时风光无限,那位收养的侄女也被封为义阳县主,赐姓陆,名为陆弗,纪念其鲜卑姓氏"乙弗”。

是以,陆家绝非仅仅倚靠外戚上位。

这些元朝露都有所耳闻,但关于天子和这位义阳县主自幼一同长大的过往,却未曾听过。

“太常少卿有意回避,暂时不想叫你得知也是情理之中,陆弗待在陆家,少时就与陛下时常往来,待长大之后,更是倾心陛下,求到哀家长姐那里,说非陛下不嫁,只是……

陆太后摇头叹息道,“陛下自有主意,哀家也劝不动,当时他连先帝的皇位都不接受,更别提这桩婚事?只得暂且作罢,先帝看在哀家胞姐和长兄的面上,还是暗中留下了这一道圣旨。”

元朝露沉吟一刻道:“儿臣疑惑,陛下那时是顾不得婚事,还是说,并不赞成这一桩婚事?”

这两者差距甚大。

陆太后眉间拢起:“陛下不赞成,只是先帝重情重义,就像看重你母亲一样,许喏元家日后与萧氏子弟两姓通婚。先帝赐婚陆弗也是,其身世牵扯北方部落,注定做不了皇后,但入宫为妃,多一个人陪伴陛下身侧,也是不错。”竹帘摇曳间,洒落碎金光影,照得皇后跪坐的身姿如一幅仕女图。那一张面容被光影照得透亮,极其平静,不见丝毫慌乱。然而,她心中当真没有一丝波澜吗?

陆太后看着她,话音无奈:“帝后大婚第二日将此诏书拿给皇后,哀家也不愿,实在这是先帝留下的旨意,加之大婚前,哀家的胞姐就差人提及此事,道婚后不久,便可叫义阳县主入宫。”

元朝露看着那诏书,道:“谢太后娘娘告诉儿臣,此虽是先帝赐婚,但若不过问陛下意思,便交给臣妾来做,也是不妥。”陆太后笑道,“离这道圣旨过去了三年,陛下或许改变心意也未可知,为妻者自然要为夫婿分忧,这婚事是不好办,但你如今是皇后。”她另一只握着念珠的手,抚上那一枚凤印,“皇后可记得哀家最开始说的那一番话?”

若无凤印,陆太后不会真正放权。

唯有将这桩事办妥了,这凤印才能交给她。陆太后拉过元朝露的手,“虽说皇后可与陛下直提遗诏一事,但若是处理的结果,叫义阳县主伤心,怕也不妙。”

她手中力道加重:“天子看重与其姨母关系。”蓬莱宫午后清凉的风徐徐吹在元朝露身上,元朝露接过先帝圣旨,终是告退离去,出蓬莱宫时,已是傍晚,秋日晚风仍旧带着几分燥热。皇后娘娘穿行在游廊之上,仪仗缓缓往长秋宫去。太后的话音回荡在耳畔:“还有数日,便是润兰的婚典,郡主与义阳县主皆会出席。你可早做准备,若是郡主在陆润兰大婚当日提及此事……”先帝遗诏共有两份,另一份由真宁郡主保管。郡主对义阳县主疼爱至极,若非如此,也不会为她去求得这圣旨。

若等到遗诏公布时,元朝露再作应对,必将陷入被动。真宁郡主、义阳县主、陆府、陆丞相……

诸多复杂的关系中,最令她关注的,反倒是陆太后看似随口提及的那一句“天子看重与其姨母关系”。

仲长君曾透露,天子与太后自幼聚少离多,母子相处时日甚短,故而情分淡薄。但这位姨母却大不相同.……

她要得到凤印、要千万小心处理好遗诏、也暂且不能与郡主姨母生出嫌隙。新后到长秋宫时,暮色已爬上宫墙。

却见院外立着几个箭靶,几道挺拔的身影立在夕阳中,天子正与开国公贾离、还有大司马崔铭交谈。

萧濯一身玄色骑装,展臂搭箭执弓,姿势行云流水,端的是龙章凤姿,箭矢离弦时,毫无偏移直中箭靶。

“陛下好箭法!”

一道清越女声自廊下传来。萧濯回眸,见元朝露款款行至庭中,广袖抬起抚掌赞叹。

她目光掠过场中三人:“陛下这是在同开国公、大司马切磋箭术?”两位臣子朝元朝露行礼,开国公道:“见过娘娘,臣与陛下惯常一同练习射术。”

萧濯道:“朕从前在晨间练习骑射拳法之课,今日因事改到此刻,皇后从蓬莱宫回来了?”

元朝露颔首侧眸,见仲长君手中捧着巾帕正欲上前为天子擦拭,正欲接过,却被天子伸出手臂,一下揽到身前,他低下头问道:“今日尚早,不若叫开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