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陈曼,你人真好。”陈曼第一次听同学夸自己人好,她摆了摆手,直接走开了。高考结束后,成绩公布,陈曼考得非常好,虽然上不了清北复交,却也能上本省分数最高的大学了。
爸爸妈妈都很高兴,尤其是妈妈,妈妈说:“你跟你姐姐一样,在省里念大学就好……
陈曼接话:“嗯,嗯,在省城上大学,找个有钱的同学,以后多多帮衬我们自己家里人。”
“对了!“妈妈笑容满面,“这才像话,你总算懂事了,我们几个才是一家人。”
填报志愿之前,妈妈对陈曼非常温柔,还在书房里架起了一张折叠床。陈曼反复说“谢谢",对爸爸妈妈特别感激,好像真的被他们打动了。她心心里却在想,再忍一忍,再忍一忍,忍过这一个暑假,以后她就会有自己的卧室,自己的床,自己的书房。
填报志愿当天,陈曼选中了广东省最好的大学,最好的专业,与省城相距很远,很远。
她想去温暖的南方,因为她记得,那些年睡在阳台上的无数个冬夜,那里真的太冷了。
填完志愿后,回到家里,爸爸和弟弟出去玩了,妈妈正在厨房里做饭。陈曼对妈妈撒谎了,说自己报了省城的大学,妈妈夸了她,还对她笑:“想吃什么啊?”
陈曼愣住了,过了好一会儿,才说:“妈妈,我想吃西红柿鸡蛋拌饭…还有黄瓜拌海带。”
“你小时候就喜欢吃这个!"妈妈笑着接话。泪水猛然从陈曼的眼睛里流下来,她本来以为自己从前哭多了,现在不会再哭了,可是听见妈妈的话,她的泪水汹涌而出。妈妈还记得,妈妈真的记得呢。
这就足够了。
因为,妈妈的话,再一次证明了,她小时候感受到的母爱并非妄想,而是真实存在过的。
在她三岁那年的春节,妈妈抱着她坐在老家的土炕上,给她扒沙糖桔,为她唱儿歌,还说她是妈妈的好宝宝。
手机铃声响了起来,爸爸打来电话,说他和弟弟正在逛商场,他们在饭店吃晚饭,不回家吃了。
妈妈把西红柿鸡蛋拌饭、黄瓜拌海带都端上了桌子:“快吃吧,还热着。”“好,好。"陈曼答应道。
妈妈看她哭了,就问:“哭什么啊?”
陈曼抬起头,笑了笑:“妈妈对我太好了。”虽然她早已见过郑相宜的妈妈、顾思安的妈妈,甚至是楚天青的妈妈,她知道她们都有很好的妈妈,也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爱,但她还是编出了这个谎话妈妈坐了下来:“你以后都在省城上学,想吃饭就回家吃。”陈曼“嗯”了一声,她把这一碗饭吃得干干净净,就连黄瓜和海带都吃完了。她甚至把盘子端起来,把菜汤全部喝光了。妈妈笑了:“你还和小时候一样,一点不挑食啊。”是啊,是啊,我不挑食,我很好养,陈曼在心里回答。这样的平静,并未维持多久。
七月,弟弟的中考成绩出来了,他考得很差,爸爸妈妈把怨气撒到了陈曼身上,反复叮嘱她,上了大学以后,必须更用心心地辅导弟弟。陈曼连连点头。
她心里还有一些话没说出来,爸爸妈妈从未真正教导过弟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只想着他“不会吃亏”,那他又怎么可能尊重别人,怎么会愿意向别人学习?
当然,这些问题,她只能压在心里。
弟弟填报高中志愿之前,爸爸妈妈和弟弟又大吵了一架,唯独陈曼安静坐在阳台上,她已经拿到录取通知书了,就藏在她的床垫底下。再过一个月,她就可以走了。
高三(十七)班的王老师知道她的家庭情况,悄悄转给她两千块钱,说是老师送给她的升学红包。
陈曼在心里记下了,以后一定要加倍还给王老师。还有她的初中班主任。
郑相宜、楚天青、顾思安也都帮过她。
她躺在了床上,完全没注意爸爸妈妈和弟弟在吵什么。终于,弟弟对妈妈动手了,他打了妈妈,妈妈哭了出来。爸爸却在一旁冷冷地骂:“哭什么哭,大惊小怪。”很久以后,妈妈才走到阳台上,她的脸颊肿了起来,眼睛涨得通红,盯着陈曼看了一会儿,才问:“你怎么不去书房睡觉?”五年了。
整整五年,在陈曼快要离开之前,妈妈才来到阳台,问她“你为什么不去书房睡觉″。
陈曼淡淡地回答:“在阳台上住习惯了,挺舒服的。”“你别怨妈妈,"“妈妈又哭了,“妈妈也是为了你好。”陈曼递给妈妈一张纸巾:“我不会怨你的,今晚早点睡吧,别哭了,明天我来做早饭。”
妈妈忽然凑过来,头压在她肩上哭起来。
妈妈的哭声很沉重,泪水浸湿了陈曼的深色纯棉短袖,那是姐姐送给她的旧衣服,她的心情很平静,完全没有一点负担。她抬手拍了拍妈妈的后背,就像她记忆中三岁那年,妈妈也曾经抱住了她。这样,也算是还清了吧。
整个暑假,妈妈对陈曼比以前好了不少,不让她再睡在阳台上。为此,妈妈和爸爸又吵了好几次,爸爸说陈曼的床摆在书房,会影响弟弟学习,将来弟弟读高中,跟不上了怎么办?妈妈最终还是退让了,只给陈曼打了一千块钱,说是补偿。陈曼也不觉得失望,这一切都在她意料之中。她也没告诉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