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第28章
年底快过年的时候,李摘月终于将她抄写的《孝经》呈送上去,李世民的两遍,李渊的三遍,一个都不少。
抄写的《孝经》送到显德殿时,李世民正与魏征、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商量年号。
新的年号代表新朝建立,标志的是他李世民的时代,是一朝之象征,关乎国运兴衰,莫说房玄龄、长孙无忌他们,就是李世民也不敢轻率定下。等到年号定下以后,众人松了一口气,李世民终于有时间检查李摘月的作业。
李摘月抄写的《孝经》放置在一个四寸余长的盒子中,李世民之前还没有打开过。
打开盒子,他表情一愣。
杜如晦、房玄龄他们察觉,也将注意力集中到盒子上。那个盒子中放置的好像是武威侯抄写的东西,陛下何以惊诧,难道武威侯啥都没写,送了白卷?
李世民捋了捋袖子,从盒子中拿出两份四寸长、三寸宽,装订简陋的纸册,与过往卷轴式的书籍不同。
书封上写着“孝经"二字,揭开第一页,第二页内容就是《孝经》的内容,字迹还是稚嫩,不过错字与缺胳膊短腿的少了。李世民一边翻着简陋的线装书,一边点头。抄这么多字,还是有用的。
没错,李世民手中此时拿着的《孝经》算是这个世界第一本线装书,在此之前,书籍都是卷轴式的,为了查阅方便,承载内容有限,所以许多书会标注多少卷,之前李摘月抄写《孝经》一份要抄二十多卷,这还是两千多字的篇幅,类似《史记》这种,就更不用说了。
李摘月虽然吐槽李世民难为小孩,不过心中还是挺感谢他的,她平时一步步试探对方的底线,对方还能忍住,不愧是唐太宗!当然,她也没忘记自己进宫时的人设,她现在坑蒙拐骗的技艺还不太熟练,但是可以在其他方面发光发热,所以暂时整出了线装书。卷轴式的书籍篇幅比较长时,查阅时需要铺在案上,而且查阅不方便,抄写时,如果错了一处,整张都要作废。
而线装书方便阅读,若是抄错了,重写一页就可。李世民爱不释手地翻阅手中的简陋书册,托在掌心轻飘飘的,占地也不大,却容纳了《孝经》的全部。
“克明!你来看看!"他将其中一本递给杜如晦,杜如晦疑惑接过,并没有第一时间打开,而是仔细观察书册的外观。不止他,房玄龄、长孙无忌也聚集过来,魏征更是目不转睛,他自小熟读圣贤书,自然知晓这种方式的载体对于学问的传播有多大影响。古人云,手不释卷,若是能将古籍先贤的学问转载到此册上,随身携带,若有灵感,也可以批注,岂不美哉!
“善!大善啊!陛下!"杜如晦也清楚,唇角的弧度怎么都止不住,“陛下,这是武威侯自己做的?”
李世民面上佯装嫌弃,“估计是小家伙抄字烦了,自己胡乱折腾,就折腾出这东西!”
杜如晦:“陛下,武威侯虽然年纪小,可是既然有了成果,也应该厚赏。”“对啊,陛下!这样才能哄着武威侯想更多的好主意!"尉迟恭虽然也看明白线装书很方便,尤其对于他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将需要的学问往上面一抄,批在怀里,想看就看了,也不用太过小心,可对于他这种武将来说,不如这东西的诱惑力不如一件神兵利器。
“………“李世民陷入沉思。
虽然尉迟恭话说的糙,可理不糙。
他想了想,吩咐张阿难:“张阿难,你去紫微殿问一下摘月,她想要什么?″
张阿难:“诺!”
没等他走两步,就听李世民喊住他,“等一下!”张阿难停住脚步,面带疑惑,“陛下?”
李世民轻咳一声,“你去朕的库房将那个玛瑙杯送给她,让她莫摔了,再送二十匹绢。”
他刚刚想到,摘月不同于寻常孩童,真让她开口,他担心对方来个狮子大开口,所以还是自己掌控比较好。
张阿难:“诺!”
等到张阿难离开,尉迟恭伸长脖子,“陛下,武威侯抄了两份,能不能分臣一份,让臣的孙子长长见识!”
“你?朕担心你家孩子将这册子给撕了!"李世民毫不客气道。长孙无忌则是不以为意:“尉迟恭,这线装册子甚为粗糙,字迹稚嫩、错字也多,你带回去,会教坏孩子的。”
尉迟恭瞪眼。
这家伙懂什么,里面的内容不重要,主要是巧思,还有心心意。李世民脸色也有些不好看,心想这可是摘月辛辛苦抄写出来的,他还不舍得呢,长孙无忌就先嫌弃上了,有他这么当舅舅的吗?就在李世民心中吐槽之际,一个清瘦的身影走了出来,“陛下!可否将此物赐一份给微臣?”
魏征拱手而立,不卑不亢。
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诧异,自从他接纳魏征以后,魏征既不谄媚,也不回避,大多是有理有据的谏言,没想到这次居然开口向他讨要东西。杜如晦有些惊讶,“魏征,你难不成也是给家中子嗣讨要的?”魏征点头:“是矣!”
书册里面的内容是《孝经》,给孩子们翻阅也没什么,可以让他们在上面纠正,比死记硬背要好许多。
李世民沉吟片刻,就将选了一个字写的好看些的册子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