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他假惺惺安慰了朱高炽几句,转头就喊太监:“把六部的奏折抬进汉王府!!”
一群人浩浩荡荡跟着他走了,那叫一个兴高采烈。
回到府里,朱高煦第一件事就是让人连夜赶制监国蟒袍,明黄的料子,绣着五爪蟒,恨不得亮瞎别人的眼。
翌日,一大早!
他坐着八抬大轿,怀里揣着金豆子,身后跟着几十人的仪仗队,举着监国的牌子,生怕谁不知道他现在的身份。
路上遇到官员百姓,只要有人喊“二爷英明”“监国千岁”,他就从袖子里摸出金豆子扔过去,听得奉承话越多,扔得越欢。
“谢二爷赏!”众人抢着磕头,朱高煦坐在轿子里,笑得嘴都合不拢。
“原来老大以前天天过这日子,”他心里琢磨着,“早知道这么爽,我早争了!”
到了尚书房,里面的官员见他穿着蟒袍进来,一个个眼都直了。
朱高煦故意装作不在意:“嗨,就替皇上管几天事,不用这么大惊小怪。”
说着大摇大摆坐到龙书案旁边,拿起奏折翻了两页,其实一个字也没看进去。
旁边的太监赶紧凑上来:“太子爷监国那么多年,都没在尚书房办过公!”
“二爷这是独得圣上信任啊,以后还请二爷多提拔奴婢!”
朱高煦被哄得眉开眼笑,拿起一本奏折拍了拍:“那是,也不看看我是谁的儿子!”
他靠在椅子上,跷着二郎腿,觉得这监国的滋味,比当皇帝还舒坦。
正得意呢,又有人进来报:“二爷,英国公求见,说有军务要禀。”
朱高煦大手一挥:“让他进来!本监国亲自处理!”
他挺直腰板,心里美得不行,这才是他朱高煦该过的日子!
很快京城里就传来重大谣言。
汉王朱高煦造反,朱棣没有处罚,反而让汉王监国了,而被天幕公认的千古一帝,却被朱棣以谋反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