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房。
朱高煦坐在了龙书案旁边,装模作样的看起来奏折。
心里头乐开了花,那股子得意劲儿怎么也按捺不住。
“嘿,这滋味,果然不一样!”
朱高煦暗自嘀咕,想起以前只能远远看着老爹坐在这里,如今自己也能这般风光,连呼吸都觉得比往日顺畅几分。
得意归得意,他可没忘了最重要的事。
得让大哥朱高炽来瞧瞧。
这回轮到自己扬眉吐气,不亮亮相怎么行?
“来人,去请太子殿下!”朱高煦扬声道,
不多时,朱高炽慢悠悠地来了,脸上带着一贯的温和笑意,仿佛早就料到他会这么做。
“老二,找我有事?“
朱高煦立刻从龙椅上弹起来,激动道:
“大哥你看,父皇让我监国了!这可是天大的信任!我琢磨着,得干票大的,先把神机营扩起来,再给父皇多造些火炮,将来征战北方,咱大明的铁骑配上这些家伙,保管所向披靡!”
他越说越激动,手舞足蹈的:
“你是不知道,那神机营的威力,要是再添些人手、多备些弹药,往后谁还敢小瞧咱大明?”朱高炽静静地听着,等他说完了才缓缓开口:“想法是好,可钱从哪来?”
朱高煦愣了一下,但他很快又振作起来:
“钱的事好说!国库虽说有点紧,但还差三万多两,咱们哥几个凑凑不就有了?“
他拍着胸脯:“我现在受父皇器重,说什么也得把这事办妥帖了,可不能让他老人家失望!这监国的位子,我得坐得稳稳的!”
朱高炽面露难色,眉头微微皱起:“二弟,不是我不帮你,实在是拿不出那么多钱,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强行凑数,怕是会出乱子。”
“乱子?能出什么乱子!”朱高煦眼睛一瞪,语气也急了,
“这可是扩军备、强国防的大事,父皇肯定支持!咱做儿子的,总不能在这时候掉链子吧?必须想办法‖”
他觉得自己这监国当得还算尽心,上任第一件事就关乎国本,怎么也得办得漂漂亮亮的。
正说着,奉天殿上方忽然亮起了天幕,熟悉的声音响了起来。
【大家好,我是虾仁!上次的内容反响特别热烈,好多朋友都在评论区留言,看得我心里热乎乎的,真的谢谢大家的支持!】
【今天咱换个话题,聊聊历史要是拐了个弯,会发生啥新鲜事?】
【就说这朱高煦吧,他要是造反成功,当了皇帝,会是啥光景?】
奉天殿内!
“嗯?老二当皇帝?”
朱棣听到这话,挑了挑眉,眼里闪过一丝好奇。
在他心里,老二那性子,冲动又鲁莽,哪有半点当皇帝的样子?
论起合适人选,还得是老大朱高炽和皇太孙朱瞻基,一个仁厚,一个聪慧,都比老二靠谱。当然,那是之前,现在老四才是最合适的。
但是,直接让老四监国,这小子老是推三阻四的。
他心里跟明镜似的,让老二监国,不过是权宜之计,想磨磨他的性子,顺便看看他到底有几斤几两。这事儿,满朝文武估计都心知肚明,也就老二自己傻乎乎地当真了。
果不其然,朱高煦看到天幕上的字,整个人都僵住了,眼睛瞪得溜圆,嘴巴半张着,半天没合上。“这……这是说我?”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胡子,手指都在发颤。
脑子里乱糟糟的,顿时想道:“难道我真有当皇帝的命?”。
一会儿又觉得“这天幕不会是在开玩笑吧?”
可转念一想,他又激动起来:“对!肯定是真的!天幕之前说的那些,不都应验了吗?这天下大势早就变了!父皇让我监国,就是信号!现在天幕又这么说,这是老天爷都在帮我啊!”
他越想越觉得是这么回事,腰杆都挺直了不少,仿佛已经穿上了龙袍。
天幕上的内容还在继续。
【朱高煦要是真当了皇帝,那政策跟朱高炽父子俩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别人都觉得,大明打了这么多年仗,该歇歇了,让老百姓安安稳稳过日子,恢复恢复元气。可朱高煦不这么想,他觉得得接着他爹的路子走,接着往外打!】
【朱棣当年是死在征战路上的,朱高煦一登基,头一件事就是带兵往北方去,接着打!】
“这小子,真是瞎胡闹!”朱棣看着天幕,忍不住点评道,“不过话说回来,这打仗的劲头,倒真有我几分影子。”
他对朱高煦这做法,实在是一半赞成一半反对。
赞成的是,他自己也不是个安分的,一辈子都在征战,开疆拓土这事儿,他打心底里认同。可反对的是,这小子也太急了,刚坐上皇位就敢往外跑?连屁股都没坐热,朝堂都没理顺,老百姓还没认他这个皇帝,就敢动刀动枪?
他都不敢这样!
“这么折腾,不出乱子才怪!”朱棣摇了摇头。
朱元璋在一旁也点了点头:
“这孙子,把咱老朱家能打的劲儿倒是学去了,就是这脑子不太够用。”
朱棣赶紧附和,“所以我从一开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