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谬!”
朱棣暴怒,看着底下的群臣,文官瑟瑟发抖。
他怎么也想不到,这些官绅如此跋扈。
虽然老四这皇位来路不正。
可终究是皇帝。
他没想到,这些文官如此大胆,不仅要杀皇帝,还要他背负千古骂名。
他们要怎么做?
【文官集团的崛起,有很多原因,有朱棣设立内阁,让文官借此逐步掌控决策起草权。】
【还有靖难之役,勋贵集团被血洗。】
【再到仁宗朱高炽对文臣的重用,文官集团将仁治的理念带给朱高炽,让他觉得只有这样的皇帝才是好皇帝。】
【于是在仁宗即位后,更加注重修养生息,进一步削弱功勋集团的势力。】
【当然,明太祖朱元璋也是文官集团崛起的关键!】
“爹,我就知道,肯定是你当初疯狂去杀那些骄兵悍将导致的!”
朱棣半开玩笑的说道。
“咱不杀他们,你如何能造反成功!”朱元璋都懒得废话。
不过,他确实也没想到文官会在那么短的时间发展起来。
他确实需要负责任。
朱棣笑了笑,下意识地摸了摸胡子。
也就只有在朱元璋面前,他才会如此。
而且现在的老爹可不是洪武大帝,他完全没有任何杀他的能力,两人反而回到了当初相处的模样。
【其实宣宗朱瞻基早意识到文官集团的势力越来越强大,因此为了制衡他开始用太监来镇守中官。】
【京都守备,诸边镇守,收粮,巡盐都用太监,这些太监起着监督文官的作用,所以文官集团在明宣宗死后立即废除了十三布政使镇守中官!】
闻言,朱棣大喜。
果然他的眼光没问题的。
大孙子确实是明君啊,居然能看出来文官集团的弊端,并且早就有所布置,让太监来治理文官。
想到这,朱棣看向朱高爔:“老四,如果不是你的话,大孙子也不会早死,文官集团如何能做大?”
“你这个逆子,为什么一定要造反呢?”
感受到朱棣的怒火。
朱瞻基嘴角勾起,内心很期待爷爷能立刻杀了朱高爔。
虽然他自认为并非是真的输给朱高爔,而是败给了枕边人。
可要是能少个朱高爔这种强劲的对手,他还是很乐意的。
然而,朱高爔却丝毫不惧,直面朱棣道:“爹,我只是想活下去!”
他这句话,算是说到了朱棣的痛点。
先前老爹朱元璋质问他为何要杀朱允炆的时候,他也是这般回答的。
其实只是为了活下去。
如此来看,确实没理由责怪朱高爔。
至于说让朱瞻基多活几年是不是就能彻底拦住文官集团做大,历史证明,并没有。
文官集团的崛起,其实是皇权主动让渡治理权的结果。
刚开始用文官替代勋贵、用宦官制衡文官,却陷入三角死局。
反而在后期使文官集团更加强势。
反而是在宣德三年这个时间点,或许可以彻底铲除文官集团。
【大家肯定很好奇,面对文官集团的压迫,我们的明圣祖到底是如何力挽狂澜的。】
【其实很简单,圣祖朱高爔似乎早就预到文官集团的做法,因此早就做足了准备,就是在等着张氏将军权交到他的手中!】
【圣祖先是进行分权,然后又直接对朝中的官员进行大换血,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彻底解决了文官集团的隐患!】
【文官集团并没有善罢甘休,南方士绅官员暗中支持流寇发动叛乱,短短时间内烽火遍地。东南、西南这两处叛变的规模巨大。】
【短短几天时间内,就爆发出了最少20万人规模的大起义。】
【文官集团就是想要骗圣祖御驾亲征,毕竟当年永乐皇帝就是御驾亲征的,文官们不断的怂恿,可偏偏圣祖皇帝就是不出去。】
【而是通过张氏让各地的藩王救火,当时的圣祖皇帝早就准备好了打仗的钱财,甚至还从交趾买了很多的稻米,辎重完全足够的情况下,不出半年就平定了各地战乱。】
【而圣祖皇帝很快就在朝堂开启大清洗,以杨士奇为首的文官集团很快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随后张氏也彻底退出朝堂,回到皇宫之中,将政权交给了朱高爔。】
【而圣祖皇帝对得起大明皇帝的身份,虽然得位不正,却将大明推向盛世!】
“这些文官还留着干什么?都是隐患,都给咱杀了!”
朱元璋也是脾气上来了。
他本以为蓝玉那些骄兵悍将就足够讨厌了。
没想到,这些文人掌控了兵权,玩起阴谋诡计更加恐怖。
居然能想到如此残暴的方式。
发动暴乱。
各地百姓在他们眼中都不过就是阴谋手段的棋子。
还想要将皇帝骗出去,他们想要干嘛?
杀了皇帝吗?
不同于朱元璋的暴戾。
朱棣还是很冷静的。
现在不是洪武朝,他还做不到可以一口气杀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