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产生过动摇,虽然立贤不立嫡会引来诸多非议,还会使得大明朝局动荡不安。
老大死太早,大孙子又狠辣无情,根本不将亲情放在心上。
让老四即位也是个很好的选择。
即便只是一瞬间的思量,朱棣确实已经产生这个想法。
可天幕曝光朱高爔敢杀他的重孙。
彻底让朱棣对朱高爔心生不满。
“老四,你如此心狠手辣,颠倒黑白,难就不怕史书记下你的残暴吗?”
沉浸在天幕里的朱高爔停顿了一下。
很快就明白了朱棣的意思,责怪他杀了朱祁镇?
在心中笑骂道:“爹,你就感谢我吧!”
至于史书这玩意,那不就是胜利者书写的,对自己不利的改一改就好。
这点,你永乐皇帝就好好学吧!
朱棣见朱高爔没回应,只是不满的看了他一眼,便继续看向天幕。
他倒是要看看,老四究竟如何欺瞒世人。
【宣宗莫名其妙的暴毙,自然是引起了许多人的质疑。】
【可当皇后孙氏亲自站出来确认了此事,再经由数位太医确认,皇帝确实死于病疾,至于储君朱祁镇的尸体则是被孙皇后藏了起来,不见踪迹。】
大孙子的皇后竟然是朱高爔的人?
朱棣很敏锐的察觉到,这其中的阴谋。
朱瞻基应该确实不是死于外伤,而是中毒,并且是那种极其隐秘的毒药,才会显得像是病疾而死。
老四果然早就算计好。
要不然大孙子身边怎么都是他的人。
连枕边人都也是如此。
当然,很快朱棣就是发现问题不对劲。
这孙皇后没理由这样做。
若是为了辅佐儿子登基还有可能会朱瞻基。
老四登基对她来说有什么好处?
毫无用处!
朱棣就不明白,老四到底是如何让一国皇后对他唯命是从的。
这可不是用银子就能办到的。
“咱觉得,或许这个孙氏很早就是朱高爔的人了!”
朱棣疑惑不解的时候,朱元璋的一句话,瞬间让他惊醒。
也只有这种可能性了。
孙氏很早就跟朱高爔有关系。
甚至有可能当上皇后也是朱高爔的手笔。
可朱棣还是不明白,老四难道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可以提前察觉到孙氏会成为皇后?
“孙氏?”朱高炽若有所思。
苦心栽培的儿子,居然是败给女人。
即便如此,老四想要当皇帝满朝文武也不会答应。
可为什么这场夺门之变,如此顺利,无人阻止。
【太后张氏从后宫重新回到朝局之中,她顾不得儿子之死的悲伤,如今宣宗已死,唯一孙子储君朱祁镇是死是活,她也丝毫不知。】
【如今皇位空悬,朝野必将分离,大明动荡不安,必须要尽快确定继承人,而朱高爔为唯一合法继承人。】
【张氏聪慧,自然看出儿子的死跟朱高爔有关,她主张拥立襄宪王朱瞻墡为新帝,而由于朱瞻墡已经就藩,不在京师,最终被文官集团否决!】
【最终文官集团拥立朱高爔为皇帝,却皇权未将交给朱高爔,由太后张氏与内阁三杨掌控朝廷大权。】
【但大臣请张太后垂帘,但拥有女中尧舜之称的张氏,又怎么会垂帘听政,她严拒:“毋坏祖宗法!”仅居幕后监督!】
“此佳妇,他日当承吾家!“
朱棣很满意张氏的在天幕之中的表现。
老大仁厚,大儿媳聪慧过人,朱瞻基就更不说了,那就是他的好圣孙。
老大这一家子,他是怎么看怎么喜欢。
这皇位无论如何都要传给老大这家子。
【张皇后确实是一位非常厉害的女性人物,她的人格魅力远远不是华夏历史某些太后能比的。】
【只是她没想到,此举差点颠覆了大明皇权。】
【所有的奏折都要送进内阁,皇帝只需要按照内阁事先汇报的内容传达旨意。】
【皇位更迭沦为赌桌上的筹码,至此明朝实际的掌控权落入内阁大臣的手里!】
【掌握大权的文官集团,开始大肆扩张势力,最终将手伸向了兵权,文官开始插手军队事务,文官开始分享兵权,并压过武将,甚至直接领兵作战!】
文官集团?那是什么东西?
这段话朱棣不敢分心,听得非常认真,并且从中收集关键信息。
“文官集团,好个文官集团!”
朱棣刚开始还疑惑不解,可渐渐思考,便明白了其中道理。
难怪老四如此轻易就登上皇位。
难怪满朝大臣无人对大孙子的死提出质疑。
敢情他们早就想要皇帝死。
扶持老四登基只是单纯因为他没有权势,容易控制。
他才死了多久,这帮文官就敢如此放肆。
“内阁三杨!”
“杨士奇,你这老匹夫怎么敢的,滚出来!”
朱棣暴怒,一声怒吼让杨士奇立刻跪了下去,面色惶恐。
“将杨士奇打入大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