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政又心疼又心虚,气消了些,道:“你回去罢,日后好生读书,不可再懒怠。”
宝玉应是,白着一张脸,转身出去了。
宝玉回去便病了几日,贾母得知宝玉生病的缘由,又将贾政叫去骂了一顿。贾政没法儿,只得暂且少过问宝玉的学业。贾家这场闹剧,林家一概不知。
会试中榜之后,便是拜见座师。
去年扬州府学有五人中了乡试桂榜,和他交好的沈文石为家事所累,并未上京会试。
另外三人倒是来了,只是中榜的只有一个,名叫迟独的,年将三十。林明霁和他约好了,一同携了礼物去主考官一-礼部尚书霍大人家中拜见。两人一齐到了霍尚书家门口,略等了等,就有人传唤他们进去。将礼物交给门房的人,两人进了霍尚书的书房。霍尚书年约五十一一显而易见,他是太上皇时期的进士。
对着两个年轻贡士,他关心了几句在京城的生活,接着道:“你们中了杏榜,金榜题名是必然的,不要太过忧心殿试。”又提醒了他们殿试当天的注意事项,“殿试当天的饮食要格外注意,能不喝水就不要喝水。”
“殿试之时,皇上就坐在大殿之上,你们也不必慌乱,安心答题便是。”如此说了一会儿,后头又贡士前来拜访,林明霁和迟种才退出去。出了霍府大门,迟肿感慨道:“霍尚书这样的高官,对我们也太和气了。”林明霁笑道:“霍尚书平易近人,是我们的运气。”今日的任务完成,两人一道去酒楼吃了顿饭,之后于崇文门分开。拜见霍尚书之后没几天,就是殿试。
殿试地点在皇极殿内,殿上坐着的便是洪熙帝,这虽然不是他登基以来的第一次科举,却是第一次开恩科。
太上皇日渐病弱,今年来,就再没有叫通政司的人将边境和各地武将上表的奏折送去太极殿。
大景朝所有官员呈上的奏折,悉数送去乾阳殿。只是太上皇虽然饱受头风折磨,听不得甄太妃给他读奏折了,但依然有四王八公等勋贵家族的支持。
四王八公以军功起家,在大景朝延续了近百年,和边将、卫所官员都有联姻。
也是因此,洪熙帝才对太上皇处处忍让,做足了孝子的样儿。既然军权暂时不能握到手里,朝中总要培养一批只忠心与他的官员,洪熙帝的目光放在殿中的学子身上,三百名学子,到底哪个是林明霁?会试榜单出来,需要经由洪熙帝的御笔准允,才能张贴出去,是以洪熙帝知道,这三百人中,肯定有一个是林明霁。这个名字两次进入他耳里,洪熙帝不免多加关注。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殿内总共也就三十来人。洪熙帝一个个看过去,陡然看到个白皙俊朗的青袍士子,不由将目光注视在他身上。
林明霁在打腹稿,殿试只有一道策论题,问帝王如何能成尧舜之名?看起来很好答,但一不小心就会写得累赘繁冗。殿试的策论文章在两千字到两千五百字之间,写多了,读卷官们看得不耐烦,名次自然不会好。
要言之有物,有可行性,还有字句清晰,逻辑严密,引经据典。林明霁想得入神,就连洪熙帝投来的目光也没注意。打了一遍腹稿,林明霁才研磨,提笔沾墨,写下第一个字。洪熙帝看着他手握笔动,神色沉稳,不曾停下思考片刻,对他生出三分好感,在殿中走一圈,将他的文章记下,心中暗道:只要他的文章能被选为前十,就将他提到一甲。
这也是皇帝的权力,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读卷官们选出前十名的文章,最终一甲花落谁家,可由着皇帝的心意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