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总是想到月盈则亏四个字,若要说些什么,谁又肯听她的话2幸而正月末,林家来接她回家的马车就到了。却说出了正月,贾家选了个好日子破土动工,将宅子后面一大片围起来,该拆的拆,该砸的砸,该采买的采买,银子如同流水一般从账上支出去。没过几天,王熙凤算了账,便觉出不对来了,依照园子图纸上所写的,这个园子须得十月份才能建好,其中砖石木料花草帐幔都要花钱,更别提越是到后头,越有别的要花钱的名目,总不能后手不接,以一个建成一半的园子请娘娘回家吧?
王熙凤对于贤德妃省亲之事十分在意,再则,钱太少,她也捞不着啊。因着这两条,她火急火燎地去找了王夫人,道:“姑妈,账上能动用的现银只有六十万两,依这几天的形势,等到六月份,银子就得花光了,那些个做苦力活的下人们,一没有银子发下去,他们就像个死人,是动也不肯动一下的。咱们总得提前想好,该如何来些银子,将园子建成建好,娘娘归家看了,面上也有光。”
王夫人坐在桌前,手里捻着佛珠,一旁的小供桌上摆着的赫然是一尊半人高的羊脂玉送子观音。
元春封妃,给贾家带来了荣耀,她作为元春生母,在贾家愈加地位尊崇,只差没和贾母比肩了。
省亲园子的修建,不仅仅是元春的体面,更是她的体面,不容许出一点儿差错。<1〕
王夫人心念一动,道:“先让亲戚们帮衬着些,娘娘在宫里,也能为他们说些好话。”
薛家、史家、王家、林家这些姻亲,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元春得脸,难道能少了这几家的好处?
后宫与前朝向来是分不开的,元春得宠,伺候皇上时多说两句亲戚家的好话,吹吹枕边风,这可是旁人千金万金都求不来的。薛家和王家好说,薛家依附贾家,王家是元春的亲舅舅家,这银子该他们两家出的。
只是史家和林家,到底和贾家远了一层,要经过老太太的同意,才能去借些周转银子。
一家借个十万两先使着,家里再从别处凑一凑,应该也够了。主意既定,王夫人便和王熙凤去了贾母房中,将此事与贾母说了。贾母似是在怀疑她听错了,道:“家里账上的银子不少,怎么这就到要向亲戚借钱的地步了?"<1
王熙凤硬着头皮道:“因家中各处都有花销,林林总总加起来,就是一大笔数目,且京城的砖木涨了三倍的价,账上的现银,实在不够。"1贾母听罢,默了半响,道:“年前,薛家和王家已经送了二万两银票来,史家送了一万两,要向这几家借钱,还算容易。只是林家一如往年,从中便可窥出林家所想,若不是还有个玉儿,林家和贾家就要更生分了,如何肯借十万两银子出来?”
谁都知道,说是借,但这银子是万万不会还回去的。<3有情分、有利益往来的人家自然肯大笔大笔银子献给贾家,但林家属于两边不沾。
贾母看得通透,愿意给贾家投献银子的人家,或因情,或为利,她摇摇头,道:“玉儿对家里有情分在不假,可林家能支出银子的是玉儿的父亲兄嫂,那日玉儿的兄嫂来家里,凤丫头你也看到了,他们哪里像是要求到咱们家里的人?”
贾家的子弟没有出息,但贾母看人的眼光还在,知道有能为的后辈是什么样子。
此时有王夫人在,王熙凤哪里敢应和贾母的话?王夫人笑道:“老太太怎么还没派人去问,就笃定林家外甥不肯借银子?漫说林家外甥还只是一个小举人,就是他考中进士,入朝为官,难道就不需要人帮衬了?俗话说朝中有人好做官,林家外甥既然是聪明人,就该知道,他求着咱们家的日子还在后头呢。"<8
元春一跃封妃,王夫人自长子贾珠死后的痛苦和隐忍得到释放,元春有出息,以后提携宝玉,她的后半辈子有靠了。贾母眼见劝说不动王夫人,也不再多说,道:“你想如何便如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