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如海主持开坛,黛玉亲自写了颂文,明瑶华在旁协助,听着和尚念了半天的经文。
法会结束后,黛玉仿佛了了一桩心事,看着更自在超逸了。林如海看在眼里,回到家找来林管家感叹道:“明霁媳妇心思细腻,再想不到她能主动提起给先人做水陆道场,连我自己都没想到这个事。”尤其是明瑶华叫上黛玉一起操持,林家的祖宗他不敢说,但贾敏定是能感念到黛玉的孝心的。
林管家笑道:“大奶奶能干,自打到了家里,桩桩件件她都能周全,要是老太太还在,看见这么个孙媳妇,也挑不出毛病,只有夸的。”是极。
林如海想了下,道:“我记得家里在金陵也有两间铺面,不是祖上传下来的,是我在金陵任职之时,不知谁家被抄了家,低价买来的。你找出房契地契,过阵子找个由头交给明霁媳妇。”
林管家笑道:“老爷这会儿不嫌弃大奶奶要强了?”给铺子就是默许了大奶奶忙活她的产业。
林如海噎了一瞬,道:“我也是无心之言,并没有别的意思。”就算有,他也不好展现出来,当公公的挑儿媳妇的不是,说出去让人笑话。黛玉在家里的日子悠然自在,贾宝玉在荣国府闹着要请名师专心研读四书五经。
“老祖宗,我想要个会教书的夫子,等我学出个名头,金榜题名、蟾宫折桂那天,老祖宗面上也能有光。"宝玉跪在贾母跟前道。贾母没有立刻答应,问道:“好好儿的,怎么想起来用功读书了,可是你老子又逼你了?”
王夫人晨起念了佛经,过来给贾母请安,恰好在门外听到。她以手示意门口的丫鬟别出声,驻足细听。宝玉笑道:“并没有人逼我,是我自己想好好读书了。老祖宗,就给我聘个夫子吧。”
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贾母笑呵呵道:“好,好,都依你,我让琏儿为你寻一位好先生,专教你一人。”
暂且不提这句“专教你一人"传出去,贾家一些人是如何不满,只说王夫人面露欣慰,在贾母处请安出来,就去了王熙凤处,交代王熙凤尽快寻一位有名声有本事的教书先生。
不到十日,教书先生就找来了,宝玉日日跟着教书先生学一些之乎者也科举应试的东西,虽心里厌恶,但还是耐着性子往下学。宝玉跟着先生学习的时间多了,在内宅和姐姐妹妹们说笑的时间就短了,别人还可,只有袭人深觉不安。
宝玉无意中透露出一点儿,她猜着了,无非是林姑娘在扬州,贾家祖籍在金陵,宝玉读两年书,经过贾政的考校,就能回金陵老家应试了。而金陵和扬州极近,到了金陵,还愁见不到林姑娘吗?宝玉的这番打算谁也没说,袭人也不能和谁说出去,不然就是造谣生事了。这日,宝玉从前院回来,又在提笔写字,晴雯在一旁伺候笔墨,两人有说有笑。
袭人端茶进来,往书案那边望一眼,不由咬紧唇瓣,她早就和宝玉有了肌肤之亲,以宝二爷对林姑娘的上心程度,未来的二奶奶若是林姑娘,她哪儿还有立足之地?
又想到元宵之后云姑娘来家里住,大家坐在一起行酒令,宝玉无意说了几句若是林妹妹在定如何如何的话,得罪了云姑娘。两年了,扬州那边一封私人书信都没有写来,偏他还这么时时念叨着林姑娘。
袭人眉眼低垂,心里难受得厉害。
但宝玉上进是好事,她只能强颜欢笑,事事小心地伺候着。宝玉读书,将来科举做了官,撑得起二房的门楣,她也跟着收益。只是宝玉素好玩乐,过惯了和姐妹们在一处烤肉作诗,在外头吃席听曲的清闲日子,认真学了一阵,就隐隐有懒散之态。茗烟抓住机会道:“二爷狠学习了些日子,也该出去好好玩一玩,别闷头读书,累坏了身子。”
因宝玉读书,连带着他也被闷在府里,不得出去。恰逢薛蟠又请客吃席,茗烟就半拉半哄着宝玉去和薛大爷玩耍吃酒。连着出门玩了两日,宝玉就渐渐懒怠了,忘了之前心中所想的,要用功读书,去金陵再转道去扬州找林妹妹的事了。<1家里人当他一时兴起,也未曾说什么,只王夫人失望叹气。袭人心情更复杂些,又松了口气,又觉失望,说不清是高兴还是忧愁。七月底,林明霁回家住了两日,就收拾行李出发去金陵乡试,林管家和林青松以及底下的四个小厮都跟着去了。
八月初五,明瑶华的第一间铺子正式开业。可巧,平昌郡主送进宫的香皂礼盒也送到了谢皇后宫里,清而不熏的花香飘满了凤仪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