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其他类型>红楼之黛玉长嫂> 银楼、县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银楼、县试(3 / 4)

。”

卢氏这才收下,再三言谢后,看着明瑶华身边一群人,现下不是说话的时机,就道:“青姐儿的爹还在外头等着,我先带青姐儿出去,省得他等急了。卢氏走后,明瑶华、黛玉和郡主各挑了几样不同款式的灯笼簪子灯笼耳坠,就回到陶然茶楼。

重新点了茶水点心,平昌郡主小声道:“方才结账时,掌柜的和我说,柳妙茵自称是漕运千总的未婚妻。漕运千总领着押运漕船的职责,你回去告诉你公公一声,保不齐是冲着你家来的。”

明瑶华和黛玉皆是心中一紧,但平昌郡主能出言提这一句已然是好心,不能再多问下去,只点头道谢。

黛玉暗忖:之前在外祖母家过了几年日子,竞然不知父亲在扬州做官是如此的凶险。

要是没有哥哥嫂子一起支撑家里,父亲是不是不会想到将她接回扬州?今日出来是为着看花灯逛街找开心的,明瑶华不欲气氛沉闷下去,起身朝窗外看了看,道:“也不知他们几个什么时候回来,一个时辰也该到了。”明瑶华没看到林明霁的身影,只看到满目的花灯和游人,转身回来坐下,提议道:“不如我们来赌一赌,他们究竞谁赢的花灯最多?彩头嘛,就一人出一样身上戴的首饰。”

平昌郡主笑道:“我肯定选我夫君。”

黛玉也笑道:“我选哥哥。”

明瑶华无奈摊手,道:“我还有得选吗?我选光弟。”几人笑作一团。略等了一会儿,门外就传来一阵声响,平昌郡主不等丫鬟上前就自己跑着去推开门,一看果然是他们几个。她一边看一边数,惊讶道:“怎么一人才两盏灯笼?你们连猜灯谜都费劲了吗?”

陆同知走进来,将灯笼摆放在墙边的长条桌案上,笑道:“别提了,我们几乎要把店家的灯谜全猜出来了,猜灯谜赢的灯笼太多,堆在脚边看不过来,索性全送给路人,只一人挑着看得上的拿两盏回来。”林明霁赞道:“陆大人高义,还按灯笼的市价给店家大概补了银子。”陆同知这样官位的人还能注意到这点小事,看来是个干实事的官员。明瑶华等人皆笑了出来,这下谁也没赢着,谁也没输着。此时已到亥时了,众人略说笑了一阵,就各自回家。马车上,陆同知感慨道:“人的运道真是难以捉摸,林运使早年膝下只得一个女儿,人到中年都快奔五十去了,倒是一下子得了两个好儿子。”平昌郡主接话道:“光哥儿是明家的儿子。”陆同知笑道:“又是弟子又是儿子的小舅子,有这两层关系在,和儿子也没甚差别了。”

他带着点看别人家孩子的羡慕道:“今晚猜灯谜,光哥儿年龄是最小的,但猜中的可不是最少的,他猜中的灯谜和我和林明霁没甚差别。要是我们的福哥儿长大也能有这般聪明就好了。”

平昌郡主瞟他一眼,道:“我只求福哥儿身体健康,不用他像光哥儿那样聪明-一只要不蠢就行。”

陆同知笑道:“我的心和你是一样的,但谁会不盼着自家孩子机灵聪慧呢?”

且说明瑶华将平昌郡主的提醒告诉林明霁,次日,林明霁就和林如海说了。林如海眉头紧皱,柳唯芳和瑞安亲王等太上皇一党的皇亲勋贵已然每年从盐税里截取三十万两白银,柳唯芳还要将女儿嫁给漕运官员,再一联想到太上皇发来的密信。

难道,他们还想要更多?

林如海心头涌起一股后怕,只差一点,他就要被这群蠢货连累致死!年后,封氏带着甄英娘来林家。封氏眉宇舒展,面色红润,比之初次相见,人都显得更端庄大方了。

封氏带了一些姑苏那边的土仪来,笑道:“年节时回了一趟老家,带着英娘见了我父母兄弟,还找了英娘她爹,如今我也没甚遗憾了。英娘她爹手头也积攒了一笔银子,尽数给了我。我想着,把小花灯巷子的房子买下来,照旧做绣姐生意。就是以后石妹妹回来,也有个落脚的地方。”看着封氏的日子过得好,明瑶华也为她高兴,道:“你能有这样的打算很好,扬州的房价不贱,就是以后有了更好的去处,那房子要转手也容易。”封氏温柔笑道:“我这次来,一是为了和您说一声以后的打算,二是听说石妹妹去京城之前,将玉兰和玉竹两个丫头送来您府里,如今我回来了,照旧将她们接回去一齐养着。”

明瑶华思忖了下,道:“那两个丫头在我这里刚安定没多久,频繁更换住处恐怕她们不习惯,索性就让她们先在我这里住着。她们也能帮着做一些细微的活计,靠自己挣钱,我并不是白养着她们。其他的,等石绣娘回来,或是她们长大一些再说。”

封氏仔细想想,这话也不错,便提出要看看那两个丫头。明瑶华便命人带她去了。

黛玉和甄英娘坐在一处,二人交头私语,黛玉问:“你爹是个什么样的人?对你好吗?”

甄英娘笑道:“我爹对我很好,他看到我,还抱着我哭了,攒的积蓄也说给我和我娘。”

甄英娘回忆着父亲的样子,道:“他个子一般高,很瘦,穿着道服,脸上的胡子有点脏。听道观里的小道士说,我爹平日不爱说话,得闲了就自个儿窝在一处,不知在做什么。”

她说着就又哭又笑起来,并不是鸣咽哭泣,眼泪只是从眼里划过脸颊,嘴角含着笑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