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观念。
显然萨巴和阿西莎不太能理解。
杨凡看向萨巴说道:
“比如你需要和一个欧美人进行一场交流,如果你不会英语,对方不会乌尔都语,你觉得是你选择学英语,还是对方学乌尔都语?”
萨巴脱口而出:
“自然是我学英语了。”
杨凡:
“为什么?”
萨巴:
“因为……”
萨巴抿了抿嘴,自然是弱者要向强者学习了,只是这话挺难说出口。
她也明白了杨凡刚刚这番话的意思了。
杨凡淡淡的点头:
“我们华夏人也是这么认为的。”
杨凡侃侃而谈。
没有那种为了争辩而表现出据理力争,而更像是淡定从容的陈述一个事实。
这让萨巴和阿西莎被感染,也很信服。
蓦然的。
萨巴想到了一个词——文化自信。
也想起来之前在网上看到,很多人到华夏旅游之后都会感慨,提到华夏很多人不会英语的情况。
其中不乏鄙夷。
棒子和阿三还会因此笑话华夏,并标榜自己英语普及率。
而对于这样的评论,大部分的华夏人好像并不在意,态度也很淡然——我们有自己的语言,想要交流,你们可以学好了过来。
一些人还说华夏人狂妄自大。
但一个奇怪的现象却出现。
在世界其他国家。
越来越多的地方掀起了中文热。
原来萨巴不理解这种现象,不太能理解那些华夏人的心态。
现在听了这番话,算是了解了这现象的背后逻辑。
此时的萨巴。
非常羡慕杨凡这种心态。
忍不住感慨道:
“凡哥刚刚的话很有道理。”
“之前没太大感觉。”
“但就这几年,我们巴巴羊有更多的人学中文,而学会了中文就意味着有更好的工作机会,而且工资也比普通人高。”
“你刚刚的那些话有点深奥,我听不太懂。”
“不过和玛雅肯定聊得来。”
“对了。”
“玛雅是我妹妹。”
“她现在大一,快要放暑假了。”
“我学中文,是为了有更好的工作机会。”
“玛雅就不一样了,她很厉害,自学了中文,大学里面学习的是世界历史,而她最喜欢的就是华夏历史了。”
“去我家做客的时候,说不定你们能有话题。”
杨凡微微挑眉,对她妹妹有些好奇了。
杨凡摆摆手说道:
“吃饭!”
不过在杨凡说完之后,其他两人坐在桌边没有动,而是转头看向杨凡。
打算动手的杨凡也停下动作。
萨巴给杨凡讲解道:
“在我们这里。”
“吃饭的时候,有男人的话都是要让男人先开动。”
“而且关系不是很近的话,女人是不能和男人在一起吃饭的,所以必须你先来。”
还有这规矩?
杨凡没说什么。
盛了些菜在自己的碗里。
和自己没有太多关系的风俗,自己只要跟着做就行了。
看到杨凡用筷子两人感觉好奇,这还是现实中第一次亲眼看别人用筷子。
就算那些中餐厅,也是没有筷子提供的。
知道用筷子难。
她们带着好玩的心态也想试试。
对于没用过筷子的人来说,想要用两个棍子熟练的夹起东西来,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想要用标准的动作就更难了。
试了几次。
萨巴换成一把抓的动作。
但发现还是很难,牛肉和土豆基本靠叉,土豆丝更是夹不起来,她只能放弃了。
倒是阿西莎学的很认真。
虽然动作迟缓。
但还是慢慢的能用筷子夹起东西来了。
两人尝了杨凡的菜之后。
都惊呼好吃。
萨巴指着土豆炖牛肉道:
“这个太好吃了,感觉没有我们这边食物复杂的味道,但有种奇怪的香味。”
“牛肉的味道比我这边烤肉和炖肉都好吃。”
“这也太神奇了。”
这是她最喜欢的菜。
而阿西莎更喜欢的是西红柿炒蛋,吃了之后赞不绝口。
杨凡有些好奇:
“你们喜欢马萨拉,不会感觉华夏菜的味道太淡了?”
两人连连摇头。
一个劲的夸好吃。
杨凡倒是没觉得她们是为了给自己这个老板的面子而进行的吹捧。
毕竟大部分的人味蕾都是相似的。
对她们来说。
饺子面条这种东西都好吃。
自己这专业厨师水平做出来的食物,没道理会不好吃。
只是杨凡就有些不行,马沙拉鸡肉饭里面放的马萨拉太多,各种香辛料味道掺杂,让杨凡感觉有些上头。
虽然身体不至于扛不住。
但还是放弃了。
回头还是要蒸白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