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历史军事>课堂直通历史,老祖宗得了MVP> 第201章 汉文帝为何是帝王标杆!李毅三论定归属!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1章 汉文帝为何是帝王标杆!李毅三论定归属!(2 / 3)

这无为背后,是以帝王克制自身权力欲望为代价换来的大作为,是润物无声地调整着船帆舵轮,巧妙地引导着国家这艘巨轮,缓缓穿过秦帝国暴烈改革的惊涛骇浪,驶过汉初功臣勋贵的暗礁险滩……”

细数这么多东西,李毅也不觉肃然起敬:“最终,他成功地将大汉这艘在风雨飘摇中启航的巨舰,导入了平稳航行、积蓄力量的文景之治航道!”

“试问,历史上哪一个接手庞大帝国雏形、又紧邻开创者惨烈失败教训的帝王,能在如此复杂凶险的背景下,做出如此冷静、克制、充满生存智慧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勤政选择?”

“这种在王朝草创关键期精准把握何所为、何所不为的政治智慧,本身就是伟大的开创!是先河!”“而彼得大帝,他的改革是在俄罗斯已有相当积累后进行的一次方向性急转,其开创意义更偏重技术和社会层面的西化转向,与文帝在国家初创期力挽狂澜、莫定数百年发展方向的根本性开创,在历史坐标轴的权重上,是不同的层级!”

李毅声音响彻教室,无论是语速、论调、例子证明,都强有力的将同学们,引入了文帝的视角。“陛下的政治智慧……克制.………”

汉文帝时期,晁错、周亚夫等人都忍不住打量文帝,万万没有想过,文帝竟然如此厉害,如此具有真正的政治智慧。

“不是吧……老四,真这么厉害?帝王权力的克制?他做到了?”

刘邦更是惊愕连连,手握天子权柄这把利剑,他知道天子之剑的威力,也深知最厉害的不是用利剑,而是少用,甚至不用。

这可单单比只能挥剑的人,厉害多了。

“第三,东方特色的治国理政之路与长远的惠泽。”

李毅稍稍等了同学们消化后,才继续说出了第三个理由:“文帝的模式,惠及子孙万代;彼得大帝的模式,代价由当世百姓承担!”

“老师刚才提到第一条,第二条标准,是要看其勤政的结果对这片土地、这些百姓的最终影响是滋养还是透支!”

李毅转向那些认为彼得大帝推动现代化更有力的同学,赞同他们的观点:“没错,彼得大帝!他深入工坊船厂、学习造船造炮、亲任学徒、剪须易服、力推西化改革,其勤政精神令人叹服!”

“其成果一一海军、工业、帝国称号一一也为后世强盛莫定了基础!更是我们现在后世来看,他选择了一条何其正确的现代化工业之路。”

“但……这一切是如何实现的?”

“他为了支撑其庞大的战争,北方战争持续二十一年!然后还有急速的改革,向农民征收高达收入80%以上的重税!”

“甚至引入人头税!士兵就像蝗虫一样在各省蔓延,强迫征发农奴从事几乎免费的劳役,其情其景,与秦始皇的那些行为,何异?”

“所以……彼得大帝,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相当于俄罗斯的秦始皇?”

宋泊伦倒是没有想过有这种联系,但经过李毅这样一提醒,发现彼得大帝的所作所为,和秦始皇差不多“差不多!”

李毅对宋泊伦点头:“彼得的激进政策,一如始皇!他的勤政,换来的是农奴生活境遇的急剧恶化,是农民逃亡率激增,是国内反抗此起彼伏。”

“他死后,其苦心建立的体制并未能稳定传承。帝国迅速陷入争权夺利的内斗,改革成果大幅缩水,近乎人亡政息,他死后三十七年,才由叶卡捷琳娜二世才再次强力扩张!”

“他们沙俄民生困顿又持续了多久?这种以一代人、数代人甚至整个农民阶层的深重苦难为代价换来的强国之路,和大秦二世而亡,又有何异?”

圣彼得堡。

“我,我死后……又,又内斗了,人亡政息?三十七年,才后继有人?”

彼得大帝没想到,还能在这里看到自己死后的帝国未来情况,一时间,他都有些心绪震荡。“再看汉文帝刘恒!”

“文景之治,已经说明一切,他的政策这不仅惠及了他当时的子民,让汉帝国的根基在安稳中不断累积膨胀,更为他的儿子景帝、孙子武帝的文景之治巅峰和汉武雄风积蓄了爆炸性的国力储备!”“他的政策,惠及了自己执政的时代,惠及了子孙两代,惠泽之深,直至奠定了大汉四百年的基业。”“他的治国精髓一一宽省、仁德、以民为本,更是渗透进两千年封建王朝的骨血,成为儒家仁政实践最成功的典范模板!”

“若以工业强国为先进……可,尺度太小了,就在两三百年的范围内,而文帝的模式,可是让我们汉王朝,领先世界足足一千七百多年!”

“即便是今天,我们理解治大国若烹小鲜,强调休养生息、让利于民,难道不都隐隐有着文帝思想的影子吗?”

李毅环视全场,霸气的做出最终判定:“所以,对比何其鲜明!文帝的模式一一学习成本低,试错空间大,代价由帝王自身的欲望和权力的收敛去承担,收益却广泛播洒于民,惠及后世王朝发展。”“彼得大帝的模式一一学习成本极高,试错成本极高,而其代价几乎全数转嫁给当代底层的民众,且其模式在帝国体系中难以稳定传承”

“综上所述!”

李毅的目光灼灼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