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最大的不确定性和冲突根源!”李世民点点头,八王之乱,真说白了就是那些实力强劲的人,对傻子皇帝司马衷的不满,而且谁都有上位的条件。
这种算是西晋的隐太子制度设计。
“当然,对皇帝而言……”
林啸语气带点讽刺意味,进行最后的总结:“明太子制度下,到了最后缠绵病榻时,他最担心那个即将接班的明太子会不会盼着他早死,会不会已经急不可耐地布置好了一切?想见太子怕他逼宫,不想见他就会被指责太子不孝。”
“隐太子制度则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所有皇子,为了在竞标最后时刻获得好印象或避免坏印象,都会努力在病榻前尽孝,争取加分!皇帝能享受到更多表面的天伦之乐,虽然这孝背后充满了算计。”“至于这些算计是否真心?是否利于帝国?皇帝已经顾不得那么多,能安稳闭上眼已经算是善终。”“因此,这一阶段的结论是,明太子虽有小波澜,但保障了帝国权力交接的宏观稳定,前提是太子本身没问题、无强力外部挑战者。”
“隐太子则将巨大的不确定性延后到了最后一刻,极易在交接瞬间引爆剧烈冲突,带来更大的分裂与动荡风险。但它在皇帝生命末期带来了表面上的和谐尽孝假象。”
“颇有一种,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典型案例,就是乾隆和嘉庆……”
“因为经过隐太子的观察,至少嘉庆还是个勉强合格的君主,所以乾隆就不担心他死后帝国衰败……所以,可劲造,可劲潇洒,反正有靠谱的儿子替自己擦屁服……”
“哈哈……原来如此!”
“乾隆这老逼登,原来是抱着这种心态啊!”
“怪不得,怪不得………”
乾隆例子一出,学生们再看到了一个很形象的老皇帝受益的例子。而且,这个例子不要太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