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历史军事>课堂直通历史,老祖宗得了MVP> 第166章 明太子制度vs隐太子制度优劣!宇文赟高玮李世民崇祯被内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6章 明太子制度vs隐太子制度优劣!宇文赟高玮李世民崇祯被内涵(4 / 4)

成了最大的不确定性和冲突根源!”李世民点点头,八王之乱,真说白了就是那些实力强劲的人,对傻子皇帝司马衷的不满,而且谁都有上位的条件。

这种算是西晋的隐太子制度设计。

“当然,对皇帝而言……”

林啸语气带点讽刺意味,进行最后的总结:“明太子制度下,到了最后缠绵病榻时,他最担心那个即将接班的明太子会不会盼着他早死,会不会已经急不可耐地布置好了一切?想见太子怕他逼宫,不想见他就会被指责太子不孝。”

“隐太子制度则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所有皇子,为了在竞标最后时刻获得好印象或避免坏印象,都会努力在病榻前尽孝,争取加分!皇帝能享受到更多表面的天伦之乐,虽然这孝背后充满了算计。”“至于这些算计是否真心?是否利于帝国?皇帝已经顾不得那么多,能安稳闭上眼已经算是善终。”“因此,这一阶段的结论是,明太子虽有小波澜,但保障了帝国权力交接的宏观稳定,前提是太子本身没问题、无强力外部挑战者。”

“隐太子则将巨大的不确定性延后到了最后一刻,极易在交接瞬间引爆剧烈冲突,带来更大的分裂与动荡风险。但它在皇帝生命末期带来了表面上的和谐尽孝假象。”

“颇有一种,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典型案例,就是乾隆和嘉庆……”

“因为经过隐太子的观察,至少嘉庆还是个勉强合格的君主,所以乾隆就不担心他死后帝国衰败……所以,可劲造,可劲潇洒,反正有靠谱的儿子替自己擦屁服……”

“哈哈……原来如此!”

“乾隆这老逼登,原来是抱着这种心态啊!”

“怪不得,怪不得………”

乾隆例子一出,学生们再看到了一个很形象的老皇帝受益的例子。而且,这个例子不要太鲜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