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知为何而战
刘侄答应得爽快,公孙服暗松一口气。
年少的刘侄长在刘彻的身边,极为不喜宴会,宫中设宴刘侄是露了个脸能跑就跑。除了刘彻严令她得留下的,否则刘侄是捉住机会她便跑。送帖子过来的时候,公孙服都在考虑,怎么说服刘侄才好。岂料刘侄答应得过于爽快,让公孙服意外之余,也在心里盘算。可刘侄补充的一句,让公孙服莫名。
“公主,那是汲中大夫。“朔方郡的郡守,谁设宴能不请他的。刘侄还特意点明不许请他,这要求听起来不过分?
太过分了!
公孙服有些闹不明白,刘蛭最近,不,是最近汲黯和刘蛭没有碰面吧,压根无事发生,好好的刘侄怎么突然提出此等无理的要求。“我知道。总之你去传话,剩下的事同你无关。“刘侄侧过头丝毫不认为她这个要求有何不可。那不是挺好的?
公孙服忙道:“要是让汲中大夫知道,,怕是,怕是……“知道又怎么了。我都敢放话,我还能怕汲中大夫。他要是去了,这宴会我就不去。你让他们权衡。"有汲黯在,刘侄的事能成都有鬼,所以刘侄果断提要求。
这下好了,公孙服一个字都说不出来了。
刘侄明摆着不怕汲黯,甚至带着几分挑衅意味的姿态,他还能看不出来。回想两人一直以来的相处,刘蛭对汲黯颇为敬重,怎么会突然剑拔弩张了?公孙服百思不得其解,很明显刘侄不打算为他解释。前来传话,公孙服也得回去传话。
“来,还有想试的只管上前试,试成了你们尽可提要求。“公孙服走远,听到刘侄的声音,这大方的语调,公孙服注意到那密密麻麻的将士们向刘侄汇集,不就是试试他们能不能过这些关吗?
试!成不成,厉害不厉害,手上见真功夫。刘侄暂时在军中扎根,既要竖立标杆,也开始训练。弓箭方面的训练是刘侄捉得最严的。
挑着准头好的人出来,开始让人练,末了就是骑术,刘侄看着朔方城内的马场。诚然是不能随便由着军中用,拿来训练还是可以的。马蹄铁都弄出来了,马蹬和马鞍也早就已经弄出来。以前因为没有马蹬和马鞍,对骑马的人有极高的要求,不然身高不够,很难上马。
现在不一样了,刘侄领人把马蹬和马鞍这一系列的马具弄出来,更大的方便骑兵。
所以对于身高不合格的,那也是可以弄弄。刘侄干脆利落的教起人来。
马上射箭,纵马横越,刘侄在军中显露出的本事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让人不得不重视,无人敢再小看刘侄。公主太厉害了!刘侄自知军中所佩服的是强者。
挑着有所长的人,组成不同的兵马,进入草原,这是早晚的事,骑兵们会是首要的选择。而朔方城内的这些兵马,他们想清楚了,以后要不要随军出战,若在战,又当如何战?
刘侄教他们思考,甚至开始教他们读书。
这事在军中自是引起一片哗然。
然从长安来的人都知道,不,是消息灵通的人都知道,刘晖建起的百川书院,那样一个书院,专门收的就是军中将士的家眷,无论是阵亡的将士家眷,亦或者在军中为国奋战的将士家眷,刘侄是一视同仁的免他们的束格,让他们可以读书识字。
这,军中也教他们读书?
刘侄也干脆,只问他们不想知道自己为何从军?为何而战?人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未来的路走得会更顺利。这话,因着刘侄的郑重,不太想研究那么一回事的将士们都开始正色以对。刘侄是一个极擅长演讲的人,以她自身为例子,在军中数百小将面前,刘侄温声细语的论起,提及她为何选择来到朔方城,甚至上阵杀知敌。“汉匈和亲七十余年,会有人觉得,和亲的公主不是真的公主,我这个真公主其实用不着太担心的,我父皇不会让我去和亲的。“刘侄站起来,于这黑暗中,军中点起了火把,风吹火苗,火势忽明忽暗,让人的心也随之紧紧松松。刘侄抬起眼眸,迎向一直盯着她的将士们问:“不是我和亲,那些去和亲的公主便就那么不重要吗?”
此话落下,让一众小将的呼吸都不由一紧。“在马邑之谋的前一年,大汉和匈奴最后一次的和亲,那时候我还小,听人提起,当时宫中传出的消息,那一个被选为公主的姐姐,她才十四五岁。学着成为一个公主,担起大汉和匈奴和平的责任,她担得起吗?"刘蛭提起她也曾经历过的种种。
刘侄朝众人掷地有声的道:“那一位姐姐,我记得宫中的姐姐们唤她阿善,是个温柔如水的姐姐。可是,和亲不到一年,她死了。如她一般嫁入匈奴不到一年死去的大汉公主,她不是第一个。但我希望她是最后一个。”提起那一位名叫阿聞的女子,刘侄的神情显得悲切。抬头挺胸,刘侄字字铿锵有力的道:“大汉的臣民,不分男女,我希望在将来的一天无人敢欺负,无人能够欺负。这就是我一直以来的想法。这也是我出现在这里,和你们在这儿的原因。大汉饱受匈奴几十年的欺压,无数的百姓,无数的人为了大汉前仆后继的付出,为的是大汉内部的安宁,只求忍得一时,来日能够一雪前耻。
“我辈中人等到了这一刻,岂有不战之理。会有人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