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985(2 / 3)

我可以尽量去考奖学金,我可以勤工俭学,我可以靠我自己。”“得得得,一分钱没赚到呢,就开始说大话。"李秀梅大手一挥,懒得听下去,“你怎么就那么犟呢,非得去留学?好好在国内工作不行吗?”国家给分配工作,黄香玲以后吃上国家饭,多稳定啊。为什么非得大老远跑出国?

国外有那么好吗?

难不成月亮还真比国内圆?

其实这么些年,李秀梅手上攒了点钱,黄鼎明以前做生意的收入也都由她收着,黄香玲想去国外留学,她并不是不能给一点资金上的支持。但她并不希望黄香玲出国留学。

去北京读了四年大学,这丫头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简直一副不要家人的做派,平时连电话也不往家里打一个,一点也不挂念家里人。真去了国外,那还不得天高皇帝远,管都管不着。

人在北京,不回来的话,她还可以找过去。出了国,她上哪里找人?大字不识一个的她,连飞机都不知道怎么坐呢,也不会说什么鸟语,看都看不懂。

到那个时候,这闺女真像白养了一样。

李秀梅说什么也不支持黄香玲去国外留学。“妈,不管有钱没钱,你其实根本就不支持我留学。”“对,我敞开了说,就是不支持!”

”你尔……”

眼看两方争得面红耳赤,一言不合又要吵起来,罗宝珠连忙给李文杰使了个眼色,两人一人安抚一个。

李文杰拽住李秀梅的胳膊,防备李秀梅在情绪激动之下动手,罗宝珠则拉着黄香玲坐下来。

她可算从双方的争执中窥清两人争吵的原因。归根结底,只有两个因素。

一是费用问题,对于普通家庭而言,自费出国留学的确是一笔大费用,李秀梅一家这么些年瞎折腾下来,应该也存了一些积蓄,不过要托举一个留学生,还是有些困难。

恐怕得掏空家底。

二是李秀梅担心心黄香玲一去不复返。这是两母女始终无法互相谅解的地方。世界上大部分母亲都是爱自己子女的,李秀梅也不例外,她平时虽然对黄香玲没有什么好脸色,心里其实也舍不得黄香玲远赴国外,怕真的断了联系。“这样吧,我支助香玲去国外留学,条件是,留学之后,她得回来去我的公司上班。”

场面一下子安静下来。

原本争得面红耳赤的两人都没了声。

费用问题解决了,黄香玲的一大负担被卸下,况且罗宝珠开了口,她母亲多少也要给点面子。

她早就注意到一点,其实她母亲很乐意接受罗宝珠的意见,自己提出的想法通常会被母亲反驳,而罗宝珠的建议,她母亲十有八九会采纳。李秀梅的确会采纳。

她心里最担忧的就是自家闺女去了国外,以后在国外生根落户,再也不回来,她了解自家闺女,这真是死丫头能干出来的事。现在罗宝珠定下合约,留学之后黄香玲还得回国来去罗宝珠的公司工作,她心里的担忧自然也没了。

两人的矛盾就这么被罗宝珠轻而易举化解。当然,罗宝珠也不仅仅只支助黄香玲一人。她早已拟定人才培养计划,特意过来找黄香玲也是出于此种目的。“如果没记错,你修了计算机专业吧?"罗宝珠想确认一下。“是。”

黄香玲原本的专业是工业管理工程,大二那年,她又选了一门计算机专业。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国家的高校课程与教学开始迈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改革教学内容、教学制度、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件迫不容缓的事情。学分制和双学位制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黄香玲读大二那一年,学校作为高校教育改革先锋,正式出台辅修制与双学位制度。

学生学好本专业的同时,也可以选修另外一门专业作为辅修专业,满足主修专业毕业和学位要求的前提下,达到辅修专业学分要求的,学校也可以颁发辅修专业证书,授予双学士学位。

黄香玲拿到了工业管理工程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的双学士学位。“很好。“罗宝珠点点头,“我有一个任务想交给你。”她想培养一批计算机研发人才,支助他们出国留学,留学回来为电脑公司自主研发电脑添砖加瓦。

当然,这种支助是有门槛的,她只支助一些成绩好,但家境贫寒,无法自费出国的学生。

经费有限,她想把资源留给最需要的那一批人。在黄香玲的协助下,第一批人才培养计划选中了北京高校的16名学生,算上黄香玲,一共17名。

17名学生都是成绩优异的计算机专业大学生,都有出国意向,但无法承担自费费用。

得知罗宝珠能够支助费用后,这些学生自是喜不胜收。不过自费去国外留学需要先考托福。

这批人才备考托福时,罗宝珠找到卫主任,谈论南山区临深圳湾那一片土地的审批情况。

“批地问题不大。”

卫主任斟酌之后,给出明确回复:“你先把资料备齐。”眼下深城这样的大环境,罗宝珠还肯继续投资豪宅别墅项目,政府哪里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审批上应该不存在什么难度,进展应该也不需要操什么心。卫主任只让她先去准备相关手续。

“好嘞。“罗宝珠得了信,起身要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