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主将,有着明珠蒙尘之意味。
“第二种方法,便是组建新的主战营。”
就像之前。
宁城便在赤焰营、玄甲营的基础之上,又新组建飞羽营。
此外。
还将原来的亲卫营一分为二,拆分为禁卫营跟羽林营。
以便空出更多编制。
这么做的好处,自是可以让更多军中百将得到晋升,却也带来另外一个问题,便是各营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合力。
虽说战时可派遣李唐、韩楚等大将统兵,到底平时缺乏磨合训练。
也不利于卫启、岳宁等将领的培养。
而且,即便是新组建一营,倘若参照赤焰营等的规模,能获得晋升的军中百将也极为有限。因而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综合考量,鉴于宁城军队规模已经极为可观,末将的建议是,是时候考虑,设立营以上的军队编制,比如卫,又比如军。”
按照雍国军队编制,营以上并非是旅,而是卫或者军。
卫通常适用于禁军。
比如常年驻扎在雍城郊外的左武卫、右武卫。
军则适用于边防军。
比如镇守雍国边境的镇北军、镇南军以及镇东军。
通常而言,卫的规模略低于军,通常在三千甲士左右,但都是一等一的精锐,装备精锐,训练有素,乃是镇守封国的定海神针。
军的编制则较为灵活。
一些边防驻军,甚至还会将当地守备部队,一同囊括在内。
比如赫赫有名的镇北军,不仅下辖七个主战营,还可调动指挥雍国北部以及东部的地方守备部队,总规模超过七千。
如今的宁城。
显然也已经有了组建卫或者军的资格。
一旦完成升格,卫或者军下面便可设立多个主战营,并且将主战营的规模调整到五六百甲士的正常水平如此一来。
便能空出大量的一营主将、副将岗位,给了军中百将大量晋升空间。
唯一不足之处。
便是组建卫或者军之后,势必会造成宁城兵权将主要将领集中。
难免引起主君猜忌。
“既如此,那便升格吧。”
以夏衍的身份地位,并不怎么担心兵权集中,“正好烬州一战,须得军中主要将领独自统兵作战,也算是提前适应。”
“主君英明!”
对于主君的心胸格局,李唐自是钦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