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卫营不动,羽林营升格为羽林卫。”
既已决定升格,夏衍便很快有了决断,“羽林卫暂定两千精锐甲士编制。”
禁卫营的主要职责是镇守封君府,以及作为夏衍随行禁卫存在。
后续即便是出征。
也就只需调拨一两百禁卫随行,拱卫左右。
因而并不急着扩编。
相比之下,羽林卫才是名副其实的禁卫军,平时负责拱卫宁城,战时则可作为一支王牌部队,充当攻坚主力。
夏衍可不想效仿雍国,将好好的禁军圈养在都中。
都快养废了。
原则上,羽林卫可下辖三千精锐甲士。
奈何以宁城目前的兵力规模,能将羽林营在现有一千精锐甲士的基础之上,规模再翻一倍,就已经是极限。
身为王牌部队,羽林卫加入门槛极高,最低都需要脱胎境修为。
就这。
都需要从赤焰营、玄甲营以及飞羽营,抽调精锐加入羽林卫。
羽林卫是亲儿子没错,但身为封君,夏衍也不能太过厚此薄彼,为了发展羽林卫,而将三大主战营的血抽干。
那也是另一种形式的破坏平衡。
“羽林卫升格之后,剩下的赤焰营、玄甲营以及飞羽营,加上正在整编训练的新兵,整合改编为赤焰军以及玄甲军。”
三大营合计四千五百名精锐甲士,需抽调一千精锐加入羽林卫。
剩下三千五百名精锐甲士。
再加上约莫两千五百名新兵,赤焰军以及玄甲军平均在编三千甲士。
同样远没有达到一军规模之上限。
好在宁城军队规模本就是一直处在调整变化中,每一次大战结束,都可获得一批新的兵员,没必要一次整编到位。
只需先将大的框架搭设起来,后续再慢慢补充便是。
第一档的羽林卫。
第二档的赤焰军、玄甲军。
第三档的云州卫、乾宁郡巡防营。
整编之后。
宁城大军正可形成一种新的微妙平衡。
“主君英明!”
夏衍想法却是跟李唐不谋而合,随即请示:“主君,羽林卫两千甲士,是设立三个营还是四个营?”赤焰军跟玄甲军各下辖三千甲士,五个主战营是较为合理的编制。
唯独羽林卫在两可之间。
“暂且设立三个主战营。”
夏衍想了下,很快便给出了答案。
此番整编之后,虽然取消了羽林营、飞羽营等的建制,却又新设了十三个主战营,足够提拔任命一大批的军中将领。
就这。
夏衍都感觉根基有些不稳,补充说道:“新设立的主战营,未必就要在第一时间,将全部主将、副将任命到位。”
“宁缺毋滥嘛!”
“实在不行,可以副将之名,暂领一营军务。”
一营主将人选,可不是光只会猛冲猛打就行,还需要具备冷静的头脑,一定的大局观,出色的指挥才能,以及卓越的军事素养。
绝对是军中将领中的翘楚。
虽说宁城军中人才济济,到底成军时间太短,未必就能在短时间内筛选出足够多的主将人选。宁可慢一点,也好过匆匆上马。
如此留有余地,既给新进加入的高命格者新兵以充足的晋升空间,也给夏衍这位封君留下后续封赏的空间。
免得到时候又只能赏赐一些修行资源,而无法获授予更高军职。
反正上面还有各军统领管着。
出不了什么岔子。
说到这,就需要夏衍确定新组建各军的统领以及副统领人选。
“原羽林营主将常虎,擢升为羽林卫统领,授护军都尉衔。”
常虎虽是一员猛将,却又同时具备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莫说只是区区两千精锐甲士,便是数量再翻十倍,也仍可游刃有余。
正是统领羽林卫的最佳人选。
在这之前,常虎虽统领一千精锐,名义上却仍只是一营主将,领虎贲校尉衔。如今等于是越过参将以及副统领,连升三级。
此等匪夷所思的情况,也只有在新领地会发生。
换做中土或者封国,根本想都不敢想。
要知道,得授护军都尉之后,从勋职上,常虎已是跟雍国左武卫统领林远山平起平坐,一跃成为雍国的一员耀眼将星。
而仅仅在三年前,常虎还只是乾宁郡境内虎啸寨的一位头领而已。
此等晋升速度,堪称奇迹。
严格意义上。
夏衍自身的勋职也只是中郎将,是无权提拔任命护军都尉的。
好在这事卡的并不严。
雍国,包括大景朝廷,只是严格控制爵位授予情况。
对于军中勋职,只要不是授予的太过离谱,基本上也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既不需要发放爵俸,又不会分走封国气运。
不过只是影响封地内部的气运分配而已。
此番晋升之后。
常虎的个人气运势必将迎来大涨,份额还远在一郡太守之上。
对于后续修行大有裨益。
“原玄甲营主将秦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