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刑司之后,天工司跟着汇报。
相比其他衙门在政令、制度以及机构调整上的创新与改进,天工司却是实打实的实干衙门,仍旧致力于工程建设。
当然也有变化。
一是将县城以及郡城的城建任务,悉数下放给当地县衙以及郡衙。
天工司最多只负责调配一些工匠。
虽说最近两三年,天工司培养壮大了一支熟练而又专业的城建队伍,但也没办法顾及到七座郡城,以及近百座县城。
所幸时至今日,城池重建已有大量经验可供借鉴。
在夏衍指点下,天工司甚至主持编撰了《城池建造手册》,详细阐述城池规划要点,建造工艺集锦以及工程管理概要等。
并培养了一批在城池规划、工程管理方面有所长的专业人才。
这才得以支撑各地重建快速展开。
将城建任务下放之后,天工司却也并不得闲,主要承担官道、港口、驿站、水库、河道加固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任务。
同样的责任重大。
也正因如此,天工司的编制是六司衙门中最为庞大的。
仅是在编人员,就多达上千人。
“是否可以考虑,筹建宁远建工集团,将具体的工程建设任务从天工司剥离出来?从今往后,天工司只负责建筑审批、工程监理、城池规划、标准编撰、工匠培训等政策类事务,以解决天工司编制臃肿的问题。”
太多的人吃官家饭,势必就会滋生腐败。
筹建宁远建工集团。
等于是将天工司一直都在推行的专业化,往前再更进一步。
“敢问主君,这宁远建工集团,可是类似庆余堂的商业机构?那后续工匠的俸禄,以及工程建设资金,又该从何而来?”
“此外,作为商业机构,宁远建工集团可还能使唤徭役?”
天工司郎中宇文楷却是有着一肚子的疑问。
这太超前,也太突然了。
“宁远建工确实是商业机构,需在度支司登记注册。但于此同时,宁远建工又隶属于天工司,由天工司代为管理。”
“所不同的是,宁远建工旗下一应人员,都不再拥有吏员编制。”
因着是新事物,夏衍也很有耐心。
“既是商业机构,自然是需要自行承担工匠俸禄,同时也无法使唤徭役。但同样,宁远建工承担的所有工程建造任务,衙门都该支付相应报酬。”
本质上。
便是将原本是一笔糊涂账的工程建设任务,进行商业化改造。
以持续激发封地的商业潜能。
“可这样一来,岂不是变相增加了财政负担?”
宇文楷仍是有不解之处。
天工司现行的建造模式是一锅大乱炖。
因着建造需要,不仅拥有专业的工匠队伍,还拥有伐木场、采石场、采沙场、砖瓦窑、劫灰工坊等各种建筑材料工坊。
忙不过来时,还可从民间摊派徭役,免费帮工。
衙门需要承担的开支,便是各种在编吏员以及工匠的俸禄,包括为徭役免费提供伙食的费用支出等。虽然也是一笔不菲的开支,但因着徭役占了大头,尚还能承担。
可一旦免除徭役,势必就将大幅度提升工程建造成本。
宇文楷实在想不通,这么做的意义何在。
“想要激活商业,免费摊派徭役的模式,本就不可取。”
夏衍显然看的更远,“现下封地百姓主要面临两大役,一是兵役,二是徭役。兵役因着是以厢兵为主,采取轮换制度,倒是负担不重。”
“唯独徭役,因着重建工作繁重,已是对百姓构成极大负担。”
别忘了。
封地百姓以迁民为主,除了服徭役,同时还承担着开垦荒地、建造家园的繁重任务,几乎全年无休。虽说衙门提供免费饮食,仍有冻死饿死累死者。
可以说是压榨甚巨。
“全面免除徭役之后,宁远建工可以招工的形式补充人力缺口。既可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又为百姓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只有百姓手里有了现钱,才敢消费,进而促进商贸繁荣。”
否则便就是一潭死水。
“至于说,这么做会大幅度增加建造成本,商业上的事情,自然也是需要通过商业手段来解决。”“一则建造资金的大头,仍将由各级衙门承担。”
“除了度支司的专项建造拨款,各级衙门还可考虑以将来税收作为抵押,从通宁钱庄借贷,以补齐资金缺囗。”
这样一来,通宁钱庄便等于是获得一批稳定而持续的贷款客户。
也有助于通宁钱庄开展借贷业务。
“甚至于说,通宁钱庄还可像投资庆余堂一样,直接投资宁远建工集团,扩大投资业务的同时,进一步激发流通性。”
如此便形成了一个闭环。
“除了依赖财政支付,宁远建工也可在商业化道路上进行大胆尝试,比如承接私人住宅建造任务,又比如对民间售卖砂石劫灰等建筑材料。”
“甚至还可购买地皮,建造商业化的住宅小区。”
倘若运作得当,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