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
后续封君府的债票发行,也将以官办钱庄为平台。
不用说。
官办钱庄以及小额贷款的构想,同样来自夏衍私底下的点拨。
萧离再加以完善。
“官办钱庄,便取名通宁钱庄,取通财天下,归宁致远之意。除了度支司的库银,庆余堂的银钱也将悉数存入通宁钱庄。”
“后续,通宁钱庄还可以利息为引,吸纳民间储蓄,以壮大资本。”
钱庄本身也是衙门主要融资渠道之一。
宁城想要快速发展,仅凭原始积累是不够的,还要学会不断借钱,借大钱,才能花未来的钱,办现在的事。
此等手段,却非寻常封地所能理解。
“主君,以通宁钱庄的信誉,又有封君府背书,吸纳储蓄或许不难。难的是,如何将出储蓄资金安全、有效地放贷出去,以平衡收支。”
虽有沟通,萧离却仍有疑难之处。
通宁钱庄前期既然是以发放小额贷款为主,自是不能将借贷利息定的太高,否则便与扶持个体户以及小作坊的政令背道而驰。
可偏偏个体户以及小作坊的抗风险能力又是最低。
一个操作不当。
便有可能变成坏账,导致钱庄血本无亏。
如何持续经营?
在古代,正常情况下,往钱庄存钱不仅没有利息,还要支付不菲的保管费以及服务费,以维持钱庄的正常经营。
哪有什么存款利息之说。
究其原因便在于,银钱笨重,体积大,难以运输,且容易被盗、抢劫或者丢失,大额存款自是要收取保管费。
毕竞钱庄要安排护卫日夜值守,运输银钱更是风险极大。
而为了异地存取方便,钱庄倒是也有类似支票的汇票,但同样增加的是钱庄本身的运输以及保管成本。因而需要收取汇兑费用。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因着治安条件差,银钱放在家中本就有丢失被盗的风险,便是因着钱庄要收取保管,才无奈放在家中。
倘若钱庄愿意免费保管,甚至还有利息可拿,搁谁谁不乐意?
故而萧离才说吸储不难。
钱庄真正的痛点便在于,吸收储蓄之后,因着古代投资渠道极其匮乏,难以将资金有效放贷出去,收取利差。
凡是赚钱的营生,哪一块不是被世家豪族垄断?
偏偏他们又是最不差钱的群体。
而像个体户以及小作坊主们,赚的基本都是起早贪黑的辛苦钱,凭那点微末收益,又哪里支撑的起高额利息?
如此便就陷入一个死循环。
“这个并非无解。”
夏衍既然敢提出通宁钱庄的设想,自然是有所考量的。
“除了发放小额贷款,通宁钱庄还可涉足股权以及固定资产投资。比如说,以储蓄金换取庆余堂的三成股权,不就可以获得稳定收益来源?”
“其他诸如矿山、码头之类的,也可由通宁钱庄部分出资。”
说到底,便是封君府从自身口袋里掏出部分肥肉,以推动通宁钱庄的运营,以此激发资金的流动性,促进商贸发展。
“主君英明!”
萧离听罢,也是眼前一亮,似乎又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跟焦国商谈互市之事,进展如何了?”
夏衍主动发问。
“这正是度支司今年要办的第三件大事。”
萧离顺势说道:“年前,按照主君您的指示,度支司会同教化司,派出联合使团,出使焦国,商谈开通互市之事。”
“截止日期,使团传回的最新消息是,焦国方面虽有意开通互市,却又顾虑重重,导致双方谈判陷入僵局。”
由此可见。
对于宁城,焦国是何等防范与忌惮。
便是开通互市这等互利共赢之事,因着合作对象是宁城,也是顾忌太多。
“焦国方面,具体有哪些顾虑?”
跟焦国开通互市是夏衍动议的,自也格外关心。
“焦国主要还是担心,咱们会借着通商名义,往焦国境内安插密探。另外,焦国似乎也不愿意将本国粮食、盐铁以及马匹等,大量卖给宁城商人。”
由此可见,焦国确实不乏聪明人。
“既如此,那我们便暂且退一步。”
夏衍并非一根筋,相反,还非常灵活,“既然焦国对于完全放开互市,顾虑重重,那便先实施有限度的开放。”
“还请主君明示!”
萧离又有点跟不上节奏了。
“所谓有限度的开放,便是以延川郡为试点,在双方疆土交界处设立集市,互通有无。待到集市运转成熟之后,再考虑后续开放事宜。”
延川郡本就是双方缓冲地方,正适合拿来进行双边贸易。
因着宁城商队无法直接进入焦国本土,自也就不存在安插密探一说,可在很大程度上消除焦国的戒备之心。
至于说粮食、盐铁等贸易,只要有利可图,就非焦国所能控制。
焦国商人群体中,有的是愿意铤而走险者。
“主君英明!”
萧离也是大为钦佩,笑着说道:“接下来,度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