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手难题,处置起来较为粗糙。”
“又比如,封君府对地方郡县的掌控力度偏弱,地方事务,尤其是县一级的事务,太过依赖县衙自行处置,难以做的有效监管。”
“对于跨县的沟通与协调,封君府同样做的不太够。”
林远湖不愧是林远湖,眼光老辣,虽是初来乍到,看问题却很透彻。
“这些问题,就有劳太丞处置了。”
夏衍也很满意,“相信以太丞之能,当能很快梳理妥当,去此顽疾。”
“臣下定竭尽所能。”
林远湖来宁城,本就是为了施展胸中抱负的,“只是,相比内政上的些许瑕疵。封地更大的问题还在于,人口远远不足。”
“哦?愿闻其详!”
夏衍目光微凝,意识到,林远湖似乎是看穿了他的野心。
借着《大开拓》令的东风,宁城新占领四郡之地,每一郡朝廷都配置一万户迁民。雍国也很大方,每一郡又额外配置了三千户迁民。
加在一起就是一万三千户,八万五千余人。
再加上各郡原有土著,虽是新开拓之地,但初始人口都已堪堪突破十万大关,算不是多,但也绝对不算少。
至少已经足以维持各郡的基本运转。
偏偏林远湖却指出,宁城眼下最大的问题却是人口不足。
这就很耐人寻味了。
对封地而言,人口的多真重要吗?
当然重要。
没有足够多的人口,就无法开垦足够多的荒地。
开垦出来的土地,可不只是用来种植粮食,还有亚麻、甘蔗、花生、油菜等经济作物,为城中各大作坊提供原材料。
自也就无法有足够多的产出。
没有足够多的人口,就无法快速完成官道修葺、农田水利等大型公共设施建设,无法维持矿场、伐木场、采石场以及采沙场等的运营。
还有城中大大小小的作坊。
倘若没有足够多的人口,也就招不到足够多的工,哪怕是庆余堂等商社加大对新占之地的投资,也要有基本盘在。
否则便是空中楼阁。
因而人口,便是郡县重建关键中的关键。
初始人口越多,就越能加快重建进度,从孟周白三家,到王家,再到宁城,就是非常鲜明的对比。可偏偏宁城缺少的又是时间。
“想必主君也很清楚,此次大开拓,宁城虽然风光无限,独占鳌头,却也惹得云州周遭势力忌惮。他们势必不太可能,留给宁城太多的发展时间。”
林远湖果真眼光毒辣,一眼看穿宁城危机所在。
“可能利用三年免税,五年税收减半的优惠政策,从中土引入自由民?”
对于封地的人口危机,夏衍自也有一番考量。
“很难。”
林远湖却是当众泼了一盆冷水。
随着第二阶段的大开拓结束,中土的人口潜力,已经被榨干。
保守估计。
仅是这一轮的大开拓,便从中土迁居七十余万户,数百万人口。
而能够被朝廷选为迁民的,基本都是没有耕地的佃户。再想用垦荒免租的名义从中土吸引人口,实在是难上加难。
正因为此,朝廷颁布的大开拓令的,时限只有一年。
一年之后。
即便有封地继续对外开拓,朝廷也不会再有额外的就迁民配额。
雍国本土就更是如此。
前番本就经历了一波天灾,导致雍国本土人口大减。还没缓过来,就又赶上这一波的大开拓迁民,人口潜力也被榨干。
“既如此,那人口何来?”
林远湖既然敢提出这个问题,不可能一点想法都没有。
作为臣子。
需要做的是替主君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提出问题。
“放眼云州周边,焦国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
林远湖也是当众揭开谜底,“想必主君也有所耳闻,焦国情况特殊,因着权贵阶层不断向妖族献媚,导致底层百姓的生活并不好过。”
“焦国又没有对外开拓的需求,国内人口储备最为殷实。”
“焦国吗?”
夏衍目露精光,他当然也知道焦国是一块大肥肉,问题是焦国跟宁城并不直接接壤,彼此之间还是敌对关系。
要如何蔫羊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