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玄幻魔法>运朝,我用国宝铸仙庭> 第192章 内政会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2章 内政会议(2 / 2)

么,计划干什么,又还有哪些难题要解决。

当然重点是最后一项。

寻常事务与难题,各曹掾属自能自行解决,有些却需夏衍亲自拍板。

尤其昨日跟清玄深入交谈之后,更是让夏衍意识到,开拓战争结束之后,面对繁重的重建事务,封地将面临怎样的难题。

“吏曹先来吧。”

夏衍拿目光看向吏曹掾刘璟。

无论什么事,首先是要有人来组织、执行。

因而重建之事,首要便是要选人用人,要在最短时间内,将各城各县的主官以及相关吏员任命到位。再依仗这些官吏,来组织开展各城各县的重建工作。

仅凭封君府,再怎么都是不可能忙得过来的。

“各城各县的吏员选派,进行到哪一步了?”夏衍问。

“回禀主君。”

刘璟起身禀报,“四郡郡治一应吏员,已经悉数调配到位。各郡下辖县衙的吏员选派,也已完成六成左右。”

早在去年冬天,吏曹就在为这次的吏员选派做准备。

更准确说,是早在去年年中,在夏衍获悉朝廷即将颁布大开拓令之后,吏曹就已经在为即将到来的大开拓,提前储备相关人才。

招贤令的运作,就一直没有中断过。

即便如此,以封君府目前的人才储备,仍是无法完全满足四郡之地的治理需求,还存在很大的人才缺囗。

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宁城意外拿下长水郡,对人才的需求立即暴增三成有余。

导致之前的准备不足。

二是大开拓令颁布之后,不少人才都在观望,并未及时响应宁城的招贤令。这么多的新开拓之地,各大封主对人才的渴求都达到一个全新高度。

自也有人奇货可居。

加上在光复乾宁郡,攻占乌阳郡时,宁城先后两次在雍国本土大规模招揽人才,更是曾经一口气招揽上千寒门士子。

雍国的人才潜力已然被榨干不少。

偏偏宁城对人才的要求还挺高,不是什么歪瓜裂枣都要。

就更导致人才紧缺。

“那吏曹又是如何应对的呢?”夏衍问。

“为了招揽更多优秀人才,吏曹也是三管齐下。”

刘璟自不可能无所作为,“一则更进一步扩大招贤令的张贴范围,从郡城延伸到县城,扩大招揽人才的范围,以寻得更多有志之士。”

仅此一点,就耗费甚巨。

“二则将招募重点,从雍国本土,组建转移到临近的璟国、顺国,以及跟雍国接壤的中土各郡,深挖挖掘当地人才潜力。”

各大封国,包括中土,人才都是可以自由流动的。

宁城已经有不少来自顺国、璟国的人才,得到重用,走上高位,最典型的便是大理寺卿唐仁杰以及刑曹掾宋预。

此外还有刚刚升任禁卫营副将的典满。

现成的例子,自也是在璟国以及顺国,起到了很好的宣传示范作用。

“三则适当压缩县衙的吏员编制。前期重建,只配置关键岗位的得力干将,带到各县走上正轨之后,再慢慢补齐其余岗位的缺额。”

这也算是因地制宜。

虽然后来者可以坐享其成,却也错失前期重建的历练机会。

重建是很历练人的。

像如今派往四郡之地担任县丞,一大半都是当初参与乾宁郡下辖各县重建的吏员,很多当时可能只是一房主事。

如今已然成长为可独当一面的县丞。

担任县令仍是奇缺。

秉着宁缺毋滥的原则,此番攻占四郡之地,下辖五十余县,七成以上都是安排县丞暂且署理一县事务。宁愿将县令一职空着,也不握苗助长,匆匆提拔到位。

说到底,还是宁城发展的太快,太快了。哪怕招揽到不少潜力大才,却也很难在这般短的时间里,培养出能独当一面的文臣。

他们根本就还没成长起来,宁城就已在东荒快速崛起。

“干的不错。”

夏衍也是满意点头,随即问道:“我之前就已经放出风声,宁城仍旧愿意跟各大世家豪门合作,以宝药跟投资换取县令之位。可有什么进展?”

“这…”

刘璟听罢,却是面露为难之色。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