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城这一仗,打的是真漂亮啊。”
看罢抄送的战报,林远山眼中难掩羡慕之意。
先前在朝堂上,林远湖嘲讽王腾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身为左武卫统领的林远山,又何尝不是如此?
空有一身本领,却无有施展机会。
“会有机会的。”
林远湖是知道,大兄其实也想去争一争云州拓荒指挥使的位置。
奈何林家在军中的根基还是太过浅薄,莫说白山,便是连王腾都未必争得过。
好在是夏衍的异军突起,多少为林家争了口气。
十一月十八,玉京。
作为玉京城的名门望族,萧家最早可追溯到一千五百年前,底蕴之深厚,比之雍地四大门阀还要更胜一筹。
大景民间素有“四王八公十二侯”之说。
武灵王,东顺王,北静王以及西宁王,镇守四极之地。
雍国公、卫国公、定国公以及安国公,镇守八方之地。
再往下便是理国公、成国公、威国公以及英国公四大辅国公,以及以武安侯为首的十二侯,皆世袭罔替,乃是大景勋贵集团的中流砥柱。
萧家现任家主萧温,承袭的便是十二侯之一的宁远侯爵位。
虽不如雍国公显贵,胜在世代盘踞在玉京这等京畿之地,根深蒂固。
书房中。
萧温手里拿着一份抄录的朝廷邸报,微微有些出神。
便在这时,一名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躬身行礼:“父亲,您找我。”
“看看吧。”
萧温将邸报递了过去。
“这……”
萧望之恭敬接过,眼中露出诧异神情。
三天前,雍国便以太尉府的名义,第一时间将宁城上报的请功文书转呈至玉京,由朝廷裁夺相关封赏事宜。
邸报所述,正是朝廷对宁城的封赏。
除了按例擢升夏衍为一等子爵,往宁城迁民万户,因着是开拓首功,朝廷还额外赏赐雪龙驹五十匹,踏雪龙驹五百匹,玄兵玄甲五百套。
其余宝药星石灵米等若干。
赏赐之丰厚,超出所有人预期。
据说是当今圣上获悉宁城大捷,龙颜大悦,为了鼓励各大封国、封地大举开拓,力排众议,额外增加了赏赐。
“此子不简单啊,如今竟已入了圣上法眼。”
萧温叹了口气,他承认,自己看走了眼。
当初获悉夏衍遭人刺杀,修为跌落,身为夏衍母族的萧家,并未派人前往雍城,替夏衍主持公道。甚至都没派人探望。
只是在夏衍就藩之前,派人送去一截上古灵根。
身为人子,萧望之自是不好置评,只能沉默以对。
却也不得不佩服父亲的老辣。
得亏当年送去一截上古灵根,后续星神祭、年礼等人情往来,萧家也都处置周全,虽不出彩,毕竟没有断了往来。
这就还有补救机会。
“安排子良前往宁城走一遭,记得备上厚礼。”
萧温到底老奸巨猾,于人情世故这一块,即便之前有所误判,也能及时纠正。
此乃世家生存法则之一。
“明白!”
萧望之躬身应下,随即试探说道:“父亲,是否要从家族挑选几名子弟,送去宁城历练?也可借此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
先前夏衍虽据有一郡之地,到底山高路远,萧家未必就瞧得上。
如今情形又截然不同。
看这架势,宁城怕是要在这一场大开拓中大放异彩,乾宁君更是隐隐已有雄主崛起之姿,萧家自也再无法无动于衷。
想要趁机从中分一杯羹。
“派去历练可以,态度要端正,凡事都要听从衍儿调遣。”
不知不觉,萧温对夏衍的称呼都变了,似乎这才记起,他除了是萧家家主,同时还是夏衍的亲外公。“父亲放心,儿子省的。”
萧望之自也不是那等蠢蠹之人。
天气渐寒,时间悄然进入十二月,距离攻占瓦岗城也已过去半个月。
阳城秩序已然全面恢复。
夏衍却仍未离开,继续坐镇阳城,统御四方,以稳定人心。
书房中。
夏衍看罢又一封密函,不觉揉了揉脑袋。
他虽人在阳城,但来自宁城、雍城,乃至焦城、玉京的消息,却也仍源源不断汇聚到此,确保能够准确掌握各方动态。
流沙蛰伏,都中朝议风波,玉京封赏…
一桩桩,一件件。
似乎都跟宁城相关,又似乎宁城只是其中的一个引子。
因着一场乌阳大捷,仿如一夜之间,宁城便成了各方势力关注、角逐的焦点,骤然置身于风暴之中。看着风光,实则处处暗藏杀机。
当此之时,夏衍当然是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切不可被一时的胜利冲昏头脑,更要小心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还要适当照顾盟友利益。
过去半个月,竟是比带兵打仗还要累。
但没办法,如今已然走到这一步,通往至尊权柄之路,只有前进,没有后退。
“管它风吹浪打,自身够硬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