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借机将这些人不着痕迹地全部清除,还封地一个风清气正。
“对牵涉其中的吏员、衙役,无论是谁,是何出身,一律追查到底,从严从重处置,以儆效尤。”不在重建初期刹住这股歪风邪气,日后指不定猖狂成什么样。
魏正也是个眼里容不下沙子的狠角色。
“对于吏员的监察以及后续案件审理,我这有个构想,你们看看。”
夏衍取出早就写好的条文。
所谓的大清查,固然可以威慑一时,却是治标不治本。
风头一过,仍旧会有人犯事。
甚至是顶风作案。
想要遏制住这股邪风,还得从制度这个根子上着手。
身为封君,夏衍可不能只图一时的爽快,天天去扮演为民除害的大侠。
那才是舍本逐末之举。
好在祖星是一座超级宝库,里面有太多可供汲取借鉴的经验做法。
首先当然还是加强对官吏的监察。
对标三公衙门之一的御史台,设立监察机构一一都察院。
但又有所区别。
御史台的御使拥有近乎无限的弹劾权,而且弹劾无罪,这就很容易导致御使沦为世家豪族的喉舌,亦或是党同伐异的工具。
都察院不同。
夏衍构想的都察院,掌监察跟起诉两项权柄,发现官吏不法,行为不端之后,可按律展开初步调查,必要时还可限制被监察对象的人身自由。
掌握线索之后,再予以起诉。
之后再将相关线索移送到刑曹,由刑曹负责后续的侦查补充,案件审理与复核,以及最后的定罪执行等各个环节。
如此便可避免都察院凭空捏造,信口雌黄。
任何一项弹劾都要有理有据,否则便要反过来追究御使污蔑构陷之责。
可这又将导致另一个问题,那便是刑曹集案件侦查、审理、复核以及执行等权柄于一体,很容易尾大不掉,继而成为新的问题根源。
为此,夏衍决意在刑曹之外,新设立一个专门负责案件审理的机构一
大理寺。
同时还将案件复核权柄,从刑曹转移到都察院。
如此一来,就形成由都察院发起起诉,刑曹负责补充侦查,大理寺负责案件审理,都察院负责案件复核,最后再由刑曹负责最终的执行。
三位一体,互相制约。
而在刑曹内部,也要将负责补充侦查以及案件执行的职责分开,分别由两个独立的下设机构负责。如此一来。
虽不可能完全杜绝贪官污吏,至少比现行机制要更为完善。
本来,这套构想夏衍是不准备这么早拿出来的,想着再等等,等到封地规模扩大到一州之地,再来加强对百官的监察也不迟。
毕竟眼下仅有一郡之地,没必要小题大做。
可巡视期间发现的种种问题,让夏衍改变主意,不得不提前改制。
因为已然是刻不容缓。
他可以再等等,封地那些受害的百姓却等不起。
民心也等不起。
“这…”
眼见如此天才般的构想,无论刘璟,还是魏正,都激动不已。
看似大胆,却又很合理。
“主君此举,当开万世之先河!”
刘璟躬身行礼,心中再次刷新对主君才华的认知。
简直就是读书人的楷模。
“主君,臣下愿主动请缨,负责筹建都察院。”
相比事务繁杂的刑曹,魏正更愿意执掌监察百官的都察院。
“这事先不急。”
“三位一体的构想固然是好,可想要实施落地,关键还在人。”
“无论都察院,还是大理寺,亦或是刑曹,都需要更多,更专业的人才。”
“如此才能维系三大机构的运转。”
夏衍肚子里的存货终究是有限的。
想要让此等复杂的构想落地,中间还有大量细致而又专业的事情要做。
需要既懂侦查,又懂律令条文,还刚正不阿之人。
这可太难找了。
哪怕是魏正,虽然刚正不阿,可对于律令条文最多也只能算是半道出家。
就拿眼下来说,刑曹一下要审理如此之多的案件,立马就露了怯。
有些捉襟见肘。
“招贤令,还在继续发挥作用吧?”
夏衍看向刘璟。
“主君的意思是,通过招贤令,将有关大理寺、都察院的构想散播出去,以此来吸引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刘璟也是一点就透。
“正是如此。”
夏衍目光灼灼。
是时候给天下读书人,一点小小的震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