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历史军事>李世民穿越扶苏> 第372章 以埽工治大河!汉武可为,朕不可为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2章 以埽工治大河!汉武可为,朕不可为乎?(1 / 2)

在扶苏的强令之下,姚贾率先拆掉了卷城县衙,并立刻派人将所有能用的物件全数运往河堤。遥遥望见民夫们挑着扁担一脚深一脚浅的走向河堤,扶苏当即率郎官们上前相迎,亲自接过一名民夫肩上扛着的竹子。

李必见状赶忙从扶苏肩上抢走竹子,连声道:“陛下,您歇歇吧!”

“陛下万金之躯,不可操持如此贱事,这些事交给臣等便是!”

扶苏却又从李必手中夺回竹子,摇了摇头,声音沙哑的说:“如今人力有限,朕既有一份力,便当出一份力!”

天灾何异于战争?

扶苏深知,给我上永远没有跟我上来的更震撼人心!

在很多时候,或许就是士气上的些许消长就能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败!

拒绝了所有郎官的帮助,扶苏亲自将一捆竹子搬上河堤。

待将竹子扔在地上后,扶苏声音沙哑的大喊:“都看过来!”

一屁股坐在地上,扶苏手持佩剑斩入一根竹子的端口,而后持剑横切,切口便顺着剑脊的撑力裂成两半。

扶苏同时大喊:“竹席已经不够用了!”

“都如朕一般,将竹子劈开成如竹简一般宽窄的竹条,无须分切,竹子有多长就劈成多长的竹条。”“而后将竹条均匀的铺在地上,定要细密,长约五丈!”

“李必,汝插泥洒在这竹条之上,铺满之后再撒上一层碎石,若是碎石不够,就将木柴横放于泥土之中!”

郎中们赶忙学着扶苏的动作制作竹条,再辅佐扶苏将竹条铺在地上。

李必等中郎们则是用铜插插起湿润的泥土洒在扶苏铺好的竹条上,又向上泼洒碎石。

泥巴变成了临时粘合剂,让散落的竹条互相粘黏在一起。

待到中郎们用泥巴和石子铺满竹条,扶苏吩咐道:“李必,率五名郎中将这竹条卷起来!”“切记,能卷多紧就卷多紧!”

李必赶忙领着五名郎官走到堆满泥土和碎石的竹条堆边缘,双手抚着竹条,而后大喝:“起!”扶苏亲自手持铜插压着泥土,不让泥土因翻卷而掉落。

六名郎官则是一起发力,将竹条卷起、压实,又在扶苏的命令下用麻绳将卷起的竹条两侧捆扎结实。扶苏略略松了口气,环视身周众人高声发问:“可都看清学会了?”

稍远处的卷城黔首们拼尽全力的呐喊:“学会了!”

扶苏笑而颔首:“甚善!”

“朕称此物为埽工,其中碎石可令竹条沉入水下而不至于被水流冲走,其中泥土和木条可抗水流冲击,比之竹席简单易制,其效却比之竹席更好几分。”

“此物不止能用于护堤,亦可用于堵住溃阙的堤坝,于如今大有裨益!”

“二三子都抓紧动起来!”

“尽快赶制更多埽工护堤!”

秦朝治水更多是通过挖掘沟渠、泄洪湖等大型工程去分水治水,护堤技术却还萌芽时期,只知道在洪水来临之前把竹子编成的席挂在河堤内侧,以此抵抗洪水对河堤的冲击。

但经过历朝历代接连不休的钻研和发展,大唐已经研发出了更省时省力且有效的卷埽法,以及沉船断水等一系列治水抗洪技术。

而这,也是扶苏亲自顶上一线的重要原因。

虽然扶苏不是水利专家。

但当今天下却只有扶苏掌握着这些抗洪技术!

卷城臣民根本没人怀疑扶苏展示的新技术是否切实有效,全部毫不犹豫的拱手高呼:“唯!”见两万余臣民开始学着扶苏的样子制作埽工,扶苏摆了摆手道:“走!去河堤!”

李必等郎中赶忙将埽工扛在肩膀上,跟着扶苏一起走向河堤。

先在河堤之上钉下两枚木桩,而后将捆扎着埽工两端的绳子紧紧系在木桩上,扶苏方才大喝:“落埽!”

李必等郎中当即歪斜右肩,扛在肩上的埽工便顺势下坠,落入奔腾的大河之中!

奔流的河水想将埽工冲向下游方向,绳索却又拽着埽工不准其远走,包裹在埽工中的石块更是坠着埽工向下沉去。

终于,埽工在多重力的共同作用之下缓缓沉入水中,贴合在河堤内侧,以竹条和泥土碎石阻挡着水流的侵袭。

见自己制作的埽工确实有用,扶苏终于松了口气,赶忙大喝:“都动起来!动起来!”

“抓紧时间赶制埽工!”

“李必,汝亲自负责落埽之务,当将臣民所制埽工均匀的铺满河堤内侧!”

李必赶忙拱手:“唯!”

一事已毕,扶苏却没有停歇,而是快步走向河道上游,连声下令:“传令洛阳,令洛阳县令如朕方才演示之法制作埽工。”

“再征所有船只,尽可能多的装载埽工,前往卷城!”

“传令瓠子口方圆二百里之内诸县,即刻疏散民众,朕只给他们四天时间!四天之内若是不能将方圆二百里之内的臣民全数撤出,朕要了他们全族的脑袋!”

“传令……”

一道又一道命令自扶苏口中传向四面八方,扶苏也脚步不停的来回巡视堤坝,让每一名参与此次抗洪的臣民都能亲眼看到扶苏的身影。

天无烈阳、地无火光,没有任何光源照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