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第38章
“见过禹王。“赵娴半掀着帘子,未曾将脸露了出去,只出了声儿,没有要下马车的打算。
她也没有正面回答禹王的问题,转而吩咐姜管家道:“姜叔,吩咐车队靠边,让禹王先走。”
她还以为是马车将路霸占完了,才迫使的禹王一行人停下。岂料禹王并不着急走,反而道:“姜夫人不是在护国寺祈福吗?怎离开晋安了?”
禹王看了眼姜家的马车车队,有了个猜想:“夫人这是要去寻姜大人?”知道还问。
对方是王爷,赵娴还不好不答,“是,此番前去接我夫君。”禹王颔首,手一拉缰绳驾马走了。
一行身着王府侍卫服的人,骑马而过,赵娴才发现路那边还很宽,姜家的马车并未挡了道路。
好看的眉头微微蹙起,赵娴心下疑惑,她与这禹王又不熟,他停下作甚?就为了来问她一句?
这会儿也就庆幸,她是与太后告了假的,并非擅自离开。为了赶路,亦是为了安危,直到天黑一行人才赶到驿站住下。次日,众人早早收拾好继续赶路。
赵娴被丫鬟搀扶着上马车,忽有一种被人盯着的感觉。只听马蹄声响,一匹红棕色骏马来到她的马车旁。“看来本王与姜夫人甚是有缘,又见面了。“禹王骑在马背上,居高临下看着赵娴,眼底带着让人琢磨不透的意味。
赵娴明白过来刚刚那道视线来源了,却丝毫没有松懈,毕竟他这话听着怪怪的。
你一个王爷,跟她一个有夫之妇,有哪门子的缘分。“王爷也在驿站休息啊,不叨扰王爷了,臣妇还要赶往常州寻夫。”说完废话,赵娴示意姜管家启程。
禹王骑在马背上没动,还是他身旁的太监开了口:“王爷,该启程了。”身为伺候主子的下人,最是了解主子的喜好,太监有些不明白,禹王喜那腰身纤细的女子,但都是要的清白的女儿家。只是禹王看姜夫人的眼神,让他有些担忧,毕竞对方是朝中三品官员的妻子,事不好办。
“福喜,本王是不是该娶续弦王妃了。”
名叫福喜的太监大喜,“王爷早该如此了,正好此次来晋安,可求了太后娘娘为王爷操办此事。”
自王妃去世这都十多年了,王爷后院女子不少,却迟迟没有王妃坐镇,除了世子,这么些年,也没别的孩子活下来,早该纳新王妃了。福喜说完,猛然意识到不对劲,神色微变:“王爷,那姜……夫人嫁了人的。”
后面一句,他说的极为小声。
楚淮城、晋安那么多姑娘可供王爷挑选,怎么偏偏选了一个有夫之妇。有这喜好的不是世子爷吗?王爷跟着凑什么热闹。禹王瞥了眼身边下人:“那姜大人失踪多久了?”福喜想了想道:“估摸着也有一个多月了。”禹王握着马鞭,一副胜券在握道:“一个多月还有的活?”他觉得母后的提议极好,他是该娶一位继室王妃管管后宅了。寻常姑娘镇不住他后院那群女人,且他现在怕极了女人生孩子,就没几个活下来的。
太后为他挑选的王妃,娶回去多半还是要生孩子,若因难产死了,还得再找续弦,怪麻烦的。
若他直接娶那生产过的女人。
知晓赵娴年岁后,禹王更加放心了,她那般年岁再嫁必定不会再生,便也不用担心因生孩子而腰身发生变化,或是死亡的风险。加上她做过当家主母,知晓如何管家。
一举多得。
“阿嚏、阿嚏、阿嚏…赵娴连打数个喷嚏,顿觉浑身一阵发寒。不过也就一瞬间,只当是鼻子痒了。
然而喷嚏过后,她眼皮再次跳了起来。
犹记得上次眼皮跳,还是钱家来闹事那次。杏安村外,有人看到被浸泡在水中的灯笼。捞起来看了眼,发现纸都打湿也烂了,纸上面黑黑的一团一团,脏的不行,捡起的人直接将那烂掉的灯笼丢弃。
有这般情况的还不少。
毕竟才发了水,便是水位退去,许多地方还是湿的。有些被淹没的村子,在水慢慢退去后,有人悄悄返回村子,或是其他村的人,来看看能否捡些有用的东西回去用。
“当家的,你看那树上好像挂了个灯笼。“妇人抬手指着一颗歪斜的树,继续道:“快去取下来,纸可以留着以后糊窗户用。”男子三两下爬上树,灯笼挂在树枝上,发现上面写了字,他取的格外小心。男子踩着树下来,道:“这灯笼上有字,会不会是有人故意挂上去的。只可惜他们不识字,不知道上面写了什么。妇人才不管那些:“管他谁挂的,我们看到就是我们的。快些给我,我赶紧拆了,免得一会儿被人看到抢走。”
近日,不少人到处去村里搜寻,有点好东西便疯抢。这灯笼纸看着不厚,撕下来可揣身上。
“孩子他娘,我看这字写的漂亮,你撕小心点,我拿回去给三哥儿,他是读书人,”
“一个破灯笼人家稀罕啊,给了也是人家拿去糊窗户,你少给我送人情,再说了,这点人情人家也不稀罕。“妇人没他那般磨叽,这灯笼上虽然写了字,但纸没湿,不妨碍用,不过妇人撕的很小心,并未坏了那纸上的字。以前他们都是趁着城里花灯节,去捡别人不要的灯笼回去拆了上面的纸糊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