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4章(2 / 4)

粪便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元素,虽说当时的人们不认识这些元素,但不妨碍他们知晓这样作物长得很好。后来到了汉代,人们将目光放在了绿肥身上。而所谓“绿肥”,是指利用绿色植物作肥料,例如苕子和苜蓿,这两者都能固氮,提高土壤肥力。再往后,人们又在肥料的搭配、施肥时间和方法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

秦邵宗原本懒散地坐在旁边,闻言直起身,“天与地的差距?那是几何?”黛黎反问他,“你们这里一亩地能产多少石小麦?”秦邵宗:“一亩地一石左右。”

一石,就是一百二十斤。

黛黎若有所思,“如果一切顺利,应该能提高一半。”绕是经历过不少大风大浪,但此刻的秦邵宗也不由面露惊愕,“这般多?”提高一半,那就是在人力、畜力和田地面积都不变的情况下,白赠了一半的地,多出的一半粮食和从天上掉下来没差别。“这算什么多,在我那边…”黛黎停了停,“算了,还是不说了。”“有何不能说?"秦邵宗心心里痒得厉害,主动问:“桃花源的一亩田能产多少小麦?″

黛黎摇着头叹气,“相信我,你还是不要知晓为好。否则我怕我说出来,你今晚抓心挠肺,要睁眼到天亮了。”

“不可能。“秦邵宗矢口否认。

黛黎换一个说辞,“有时候期待值拉太高并非好事。比如方才我说能将一亩地的产量提高一半,你已觉得很多,然而如果你知晓桃花源的产量几何,你一定会不满足只能提高一半。因为对比过后,确实会显得少得可怜。”白皙的手指拿住金钗末端,缓缓将之从发间拿出,黛黎继续道:“但那是我没办法解决的,因为小麦的产量和麦种、土壤水分、温度与土壤肥力等等都有关系。而这其中,麦种至关重要。”

秦邵宗颔首,“夫人所说的我都明白。就像大宛良驹熬得痛,也走得快,非其他马种能比。”

如果马种不重要,当初他将北国打服以后,也不会把北国几万的优良马种带走八成。

黛黎睨了他一眼。

秦邵宗笑道:“所以夫人但说无妨,粮食产量多一半,便是能多养活半个北地的人,乃至天下百姓往后也能受益。此事如果能成,日后逢大旱或许不会再饿死遍野,人们也无需易子而食,夫人功德无量。至于其他的,全当让我开开眼。”

他向来对她的故土极感兴趣,见黛黎还是不说话,于是自己猜测:“难道是一亩地三石?”

这边一石,三石就是三倍。

多一半都能让他惊讶非常,这三倍已经是秦邵宗尽可能往高的猜。黛黎摇头,“不是。”

秦邵宗:“难道是五石?”

黛黎拆掉所有头饰,一身轻松地起身,准备去主厅用晚膳。秦邵宗跟在她后面,“夫人…”

黛黎见他不得到答案誓不罢休,遂边走边说,“在桃花源,一亩地平均是八石左右,最优质的土壤和麦种,产量甚至能去到十四石出头。”身后跟着的脚步声突然停了。

黛黎回头,毫不意外看见他怔在原地,棕瞳里的震惊满到溢出来。黛黎轻笑了声,不管他,自己继续往前走。这顿晚膳在场所有人都看出秦邵宗心不在焉。往常每顿都要喝点黍酒的男人,今日完全不碰酒杯,一个劲盯着碗里的梁饭看,不知道在想什么,连秦红英和他说过也没理会。

待饭罢,黛黎刚起身离开,他也随之站起来跟着。两人一前一后离开主厅。

秦祈年看着两人的背影,“父亲方才甚是寡言少语,难道是今日四处奔走累着了?”

话刚落秦红英就笑了,“你这话若是让你父亲听见了,他少不了又把你抓去训练场,亲自训一训。”

秦祈年立马缩了缩脖子。

秦云策笑道,“过一日短一日,距离明年开春越来越近了,我猜叔叔可能是记挂着明日的进程。对了,明天先生不上堂,你若好奇不如随叔叔一同回去。“不行,明日我们已有行程,忙着呢。“秦祈年想也不想就说。他说的是“我们”,如果另一个人不在场,通常用“他们”。“你和谁有行程,是宴州吗?"秦红英排除掉问话的秦云策,只能想到秦宴州。

秦祈年:“对,还有……”

他突然卡顿,话音硬是拐了个弯儿,“还有雪奴也一起出去游肆,到郡里去转一转。”

施溶月心里松了一口气,稍稍往前挪了一小步,离开母亲的视野盲区,重新站回母亲身侧。

秦红英若有所觉,转头看女儿,却见小姑娘一脸乖巧,还是文文静静的模样。

她看不见,秦宴州和秦云策却看见了,方才施溶月分明迅速摆着小手,手都快挥出残影来。

“年轻人多出去转转挺好。“秦红英突然话音一转,“你把茸茸也一起带出去如何?″

秦祈年:"啊?”

秦红英以为他不乐意,“茸茸前些日被我带出去见旧友,年纪相仿的小娘子与她认识的时间尚短,一同游肆难免拘谨。但你和茸茸不一样,你们从小一起长大,旁人比不得,她随你出去自在些。”秦祈年立马说:“姑姑说的是。”

得到满意答案,秦红英满意离开。

她一走,秦祈年就说,“这算不算那什么两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