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烂账
这一幕幕画面变成沉重的钟鼓,猛然敲向心头最深的地方,将她坚如磐石的心心墙震碎,汹涌出汩汩莫名的情绪。时间变得缓慢,她僵在原地,周身血液仿若凝滞。不知过了多久,耳边纷纷扰扰的声音才逐渐清晰。对着男人漆黑涣散的目光,手中冰冷的剑柄开始发烫,近乎要灼伤她。郑明珠无措地丢下长剑,露出稚童一般迷惘的神色。手足被冷风吹到僵硬,但隔着不厚的衣料,依稀能觉出男人身上的体温。这点温度终于将郑明珠唤醒,她稳住思绪,面色骤然一凛,重新握住手边的剑。
北军支援及时赶到,花豹的后颈被竖插一箭,四肢仰倒在雪地里,死不瞑目。
安启赶到后,见这满地的尸首先是一怔,定睛再看才发觉这些士兵的尸体并非都是猛兽所伤。
他正要细细端详,回身却望见已倒地重伤的萧姜,一时惊得三魂丢无魄,连忙大喊道:
“来人!救驾!”
“快!宣太医令!”
这一嗓子令傻站在一边的庞春也唤了回来,他搓了把脸,立刻指挥几个士兵宫人将萧姜送回安全之处。
待萧姜离去后,众人才将目光投向郑明珠。她拄着长剑缓缓起身,视线扫过四周的军将,眸光冷厉。
“末将救驾来迟,还望娘娘恕罪。”
安启躬身行礼。
“安大人请起。”
郑明珠声音略带沙哑,“苑中猛兽突然闯出,此事必有蹊跷。有劳大人立刻封锁北园,不可放任何人出入。”
十几具尸首横陈在地,白雪被染成黑赤色。郑明珠持剑立于其中,血迹蔓延至她的裙尾衣袂,却不见她半点狼狈惊惶。安启不由诧异,这年岁轻轻的皇后,却能处变不惊。“回娘娘,园内几处入口已封锁。”
话罢,他正想上前去查探那些刀剑所伤的尸首,却被郑明珠拦下。“大人,方才猛兽袭来时,还有一群伪成北军将士的刺客。还请大人速去搜查,将刺客捉拿归案。”
郑明珠看向横陈在地上的士兵,语气比方才还冷。安启心头有疑,但事关北军,若真有刺客伪进北军伤人,他万死难逃其罪。匆匆告退后,安启带着军队迅速分散开搜找。见安启的人走远,郑明珠立即蹲下来。她就近掀开一个其中一个刺客的帽盔,探向刺客后颈。颈后光滑无茧,只有被帽盔压出的红痕。这不是北军的士兵…而是公卿府兵。
冬日围狩,世家带来的府兵皆向宫中报备过。这些人数目不多,进入北园后会换上与大魏士兵相同的甲胄,乍看上去辨不出是府兵还是军士。她环顾左右,随后继续探找。片刻后,在一个刺客腰间发现了郑氏的令牌。“皇后娘娘!”
宫人呼唤声自营帐后传来,郑明珠将令牌藏于袖口,不动声色起身。随后,庞三义带着椒房殿的几个宫人赶过来,在瞧见她的那一刻,陡然松了口气:
“娘娘,您没受伤吧。”
“师父亦是头回经着这样的事端,将陛下送回帐里后,才想起娘娘还在此地。”
“幸而娘娘无事。”
庞三义言辞恳切,话里却藏着玄机。
今夜都乱成一锅粥了,还不忘在背后捅师父两刀。郑明珠没说什么,带着宫人快步回到皇帐附近。方才在帐前肆虐的猛兽已尽数杀了,赶来支援的北军士兵护守在皇帐外,几位公卿听说陛下遇刺,皆及时赶到并聚在帐外,并未入内。“老臣拜见娘娘。”
人多眼杂,郑明珠只与众臣言说几句便走进皇帐里。方才临睡前,炭炉尚温着酒,如今淡淡的甜酒香已被浓重血气取代。宫人端着血盆,来往进出地忙碌着。太医令站在榻旁,面色惨白,不住地拭下汗珠。
庞春紧握浮尘,时不时便开口询问:“大人,陛下如何了?”太医令支支吾吾不成字句,只焦急地吩咐药丞煮了止血汤来。郑明珠立在帐门口,定定地望着床榻的方向。青纱绢遮住了帐中人的身子,唯有一截苍白泛青的手掌垂在榻边。
庞春见郑明珠回来,连忙小跑过来,低声细语:"“娘……“召集陛下素日里亲信的郎官侍卫,驻扎在皇帐附近。从现在开始,除太医令和椒房殿的宫人外,任何人不准靠近皇帐半步。”“老奴遵旨。”
吩咐过后,郑明珠别开目光,转身背对着榻前的混乱。袖口里的郑氏令牌格着手腕,她悄悄拿出令牌端详了片刻,确认是郑氏打造无误。
郑太尉就算对萧姜不满,也不至于糊涂到在冬狩这样戒备森严的时候下手。更何况如今胶西王虎视眈眈,若杀萧姜而扶幼子,无异于给胶西王的反叛檄文上又添一条理由。
面对此事,皇帝和郑家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谁也跑不掉。思忖片刻,郑明珠收起令符,再次走出皇帐。北园冬狩,负责宫廷戍卫的南军并未抽调多少出来。只带了萧姜素日里拔擢的四支郎官侍卫。
方才猛兽来袭,伤了十之三四,现在只剩下不到二十几人。庞春方才得了她的命令,将这些人聚集起来,如今都持戟守在皇帐旁。随圣驾来狩猎的公卿如今都聚在帐前,以郑太尉为首,眼睛都死死盯着皇帐的帘门。
郑明珠甫一出来,大臣们神色更沉几分,各怀心思。郭丞相率先上前两步,抬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