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坏处(1 / 2)

第149章坏处

郑兰今日与母亲一同入宫,在长信宫与太后絮话时,听说了午后在椒房殿的风波。

她的母亲,被罚了。

郑兰站在石渠阁外,看向灯火通明的内庭。孟夫人坐在廊下抄书,面色不佳。在尾冬的冷风口里,两手已被冻僵了。她在门外看了半响,方才入内,轻轻唤了声:“母亲。”下一刻,一本厚重的书卷迎罡风砸过来,堪堪擦过额角,划出一道细小的伤痕。

“还有脸来见我。”

“你若再争气些,进宫做那皇后,何至于让那郑明珠踩在我头上。”郑兰走上前,语气恭顺地安抚:“母亲放心,女儿会进宫的。”“半年后,若再不能进宫,郑家便没你这个女儿。”椒房殿外,廊下。

几个宫娥黄门守在外头,低头缄默。庞春方才被太后唤了过去,便由他的徒弟庞三义守在这,听侯陛下差遣。

陈顺去膳房走了一遭,回来后与庞三义轻轻颔首。“陈大监,您说这陛下对皇后娘娘……

庞三义压低了声音,满腹的疑惑。

大婚前,他在甘露殿是亲眼瞧见陛下对皇后大发雷霆,赶了出去。如今又足足在椒房殿同食同宿四五日,不仅不问朝政,连那些木头都懒得摆弄。

“不过,以皇后娘娘的姿貌,日久动心也是常理。“庞三义自顾言语。陈顺点点头,没有顺着话头说。

在宫里,天人姿貌的宫嫔换了一茬又一茬,又有什么用呢。最后留下来的,都是靠手段和脑子。

太后已是精明之人,可如今椒房殿的这位,却能将心计瞒过太后去。谁能笑到最后,还不一定呢。

二人话罢没多久,殿内传来动静。宫人们带着梳洗漱剧鱼贯而入,又遣人传了早膳去。

寝殿内,

郑明珠坐在妆台前,简单簪饰一二,她看着镜中的自己,面色微微泛黄,眼下两片淡乌青。

耳侧轻痒,男人弯下腰靠过来。铜镜中,两张面孔紧挨在一起。与她的萎靡不同,萧姜除却眉眼间有几分怠散外,整个人容光焕发。下一刻,她被揽住腰,起身向寝殿外走去。“放开。”

郑明珠忍不住攘开这人的手。

萧姜面上噙着笑意,老实收手。

布膳的小宫人瞧见这一幕,亦忍俊不禁。一旁的思绣和思服见状,连忙屏退宫人,将殿门虚虚掩着。

郑明珠盛了一碗米粥,自顾喝了两口,才想起身旁的萧姜来。随即放下碗盏,又给这人随意拣了几道小菜放在碟子里。“陛下请用。”

而后,她又觉得自己太敷衍,紧跟着叮嘱一句,“今日有朝会,早膳要多吃些。”

过了大婚的休沐日,萧姜也终于能回到自己宫里去。理智上,她该珍惜与萧姜合谋的这段时日,虽不指望在这段时搏得真心,起码得让萧姜不厌恶她才是。

“嗯。”

用过早膳后,萧姜换上朝服冠冕,就要离开椒房殿了。郑明珠扬起唇,露出了几天来第一个真切的笑容。“陛下慢走。”

行至门口的萧姜听到这话,身形一顿,随即又原路折回来。男人停在她面前,宽阔的身躯遮住殿外的日光,投下一片暗影。沉甸甸的手掌落在她肩头,指节轻轻触上露在外的颈肤。“别忘了正事。”

“午时,到甘露殿来。”

“嗯。”

待萧姜的背影消失在殿外,郑明珠耷拉下脸。长信宫,太后尚未起身。

郑明珠由宫人领着,等候在外殿。这几日,她没有来向太后请安。想必太后也有许多话想亲自问她。

一刻钟后,太后自内殿出来,头顶围着条暖抹额,面带病容。近几日天气回温,太后身子似乎也不大好。“不必行礼了,快些起来。”

太后和颜悦色,抬手示意她坐上前来。

“多谢姑母。”

郑明珠走上陛阶,坐在太后身边的矮凳上。“这几日,和皇帝相处如何?”

太后拉起她的手,好似闲话家常的长辈,问询着新婚夫妇的近况。郑明珠笑容得意,带着几分扬眉吐气的意味:“回姑母的话,从前陛下对我颇有微词。”

“可成婚后,却不知怎的,竟总赖在椒房殿不肯离去,总是黏在我身边。”太后早就得知这些,如今亲口听郑明珠这样说,满意地点点头。如此,子嗣一事,倒不用担心了。

“我们郑家的女儿,花容月貌。你又格外出挑些,天长日久,哪有不心动的。”

郑明珠话锋一转,又道:“我倒不稀罕这些。从前我便看他不惯,如今更没什么兴趣。”

“他远不及其他几位皇子。”

“这宫里就只有姑母待我最好,他若肯同我一样,真心孝顺姑母。我倒是可以给他些好颜色。”

“珠儿,慎言。”

太后板起面孔,却不是真的气恼。

“也罢。皇帝既然待你不错,你们便好生相处,莫要像在闺阁里那样闹小孩子心性。”

“一切都听姑母的。”

二人正说话时,流钥自殿外匆匆进来,像是有事要回禀。“说吧,无妨。”

“回太后,昨夜蜀中送来奏表。说是乐元边陲附近,乌孙人频频异动。”“当地的都尉兵马在上次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