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成婚(3 / 4)

:“还要多谢陛下。萧姜感受到覆在自己手腕上的力道,勾起唇重新闭上双目。车撵晃晃悠悠,车厢内是萧姜身上沾染的各种木料香气,疲惫困倦逐渐吞没意识。

恍惚之间,身上沉重的冠冕衣裳都变得轻飘飘的,摇晃的车马也好似成了破烂叮当的简陋板车。

郑明珠打着瞌睡,鼻息间是熟悉的味道,她下意识抱住身旁男人的手臂。“瞎子,别乱动。”

她闭着眼,狠狠拍向男人胸膛前。掌心被冠冕系带垂坠的玉珠格到,刺痛感令她霎时清醒过来。

头顶金冠的重量下压,郑明珠意识回笼,立刻转身看向萧姜。还未等看清男人的神色,后颈便被按住,大力勾向前。男人的面孔贴过来,二人不过方寸之距,灼热的气息相互交融。郑明珠滞在原地,心如擂鼓。

蛇信一般的气息掠过鼻尖和唇瓣,又游移至耳下,珠翠耳珰染上一层雾气。忽而,颈侧一痛。

郑明珠推开身前的人,紧紧捂着颈侧。

一道极轻的齿痕烙在上面。

她抬眼看着萧姜,见这人抚平衣袖后重新闭上双目,好似什么都没发生过。她自知理亏,也没有再追问什么。半是疑惑,半是错愕地发呆。五更天,仪仗停在大魏祖庙。

先祖的牌位与塑像高高立在大殿中央,香案前丝丝缕缕青烟缥缈盘旋。郑明珠和萧姜并排而跪,静听太祝声调悠长地宣读告祭先祖的贺文。他们一个目光上瞟,一个耷耸眉限,态度如出一辙地不屑。结束后,仪仗未敢耽搁,匆忙赶回未央宫。待回到皇城,已临近午时。众公卿立于宣室殿前,自上而下看去,素日里在朝堂翻手为云覆手雨的人中龙凤,只是一颗颗胡桃大的黑点。

郑明珠扫视下方,最后在一众公卿中瞧见捧册持节的郭丞相和郑太尉。二人跪在大殿的陛阶下,听见礼官的呼喝后,小步上前来。“二位大人,有劳。”

礼官低声道。

与礼官交接节册时,郑太尉目光倾斜,恰与郑明珠对视。郑太尉颔首,牵动了面上堆积的皱纹。

郑明珠看着对方老去的面孔,想回忆回忆往昔的情景,看到的却只是郑太尉干枯无神的眼球,和其中带着几分算计和得意的光芒。从乌孙回来后,她从未唤过一声父亲,也从未给郑家人一分好脸色。他许是在嘲讽她,哪怕心底有再多的不愿,还不是要靠郑氏稳坐后宫。郑明珠波澜不惊,颔首回礼。

这时,萧姜低声问:“你的刀呢?”

“在身上。”

太常寺礼官捧起玉螭玺,庄重地交到郑明珠手中。十几天前,她亲手摔坏的那一角,已被少府工匠修补完整,只能依稀看见细微的纹路。

礼乐钟鼓不断,军士执戟叩地,众公卿山呼万岁,嘈杂热络的贺声响彻未央宫上下。

直至繁冗漫长的典仪结束。

夜幕降临,长信宫外,礼官齐聚。

太后端坐于大殿中央,面前的檀木案几上,摆放着几样酒食。看着跪在阶下的两道身影,她扬起慈善的笑容:“佳儿佳妇,快快起身。”两个年逾五十的太史令扫过殿中情形,奋笔疾书记录,仿若要将太后的每一个神色都惟妙惟肖誉在纸上。

郑明珠和萧姜拜谢后起身,随即上前坐在檀木案两侧。按照礼节,他们要行盥馈礼,亲手为太后奉汤饼酒食,以表孝悌之心。五色豆饭、清濯绿菜、还有猪羊炙肉。

郑明珠也饿了一日,可看着这些菜式,却半分胃口也没有。因为她离得近,能闻到若有似无的血腥味从玉盘中飘过来。这些菜和肉都没烹熟,是生的。

礼官为着菜式颜色鲜亮,特意吩咐膳房的,毕竟太后也不指着这走过场的盥馈礼吃饱肚子。

都装装样子再撤走。

只是…

郑明珠看向与自己面对而坐的萧姜,恰好萧姜也在看她。二人交换个眼神,便若无其事地等候着礼官的下一步宣词。“请陛下、皇后娘娘,亲奉酒食。”

萧姜率先拿起玉箸,那份懒散模样褪了大半,眼中竞多几分认真和兴味,迫不及待地在几道菜式里精挑细选。

最后夹起一道炙烤猪脏,稳稳当当地放进太后碗里。“太后娘娘,千秋万安。”

太后身旁的两位太史令瞪着眼观察,笔尖就悬在竹册上,等着让这场面留名青史。

“有心了。”

太后面露难色,仍是将那充满血腥味,半生不熟的猪脏放入口中。郑明珠跃跃欲试,一眼看中了清濯牛肉。她特意横起筷子,连带着夹起半盘的肉,尽数放进太后碗里。

“太后娘娘,万岁千秋。”

她扬起笑容,眸中带着关切,无声对太后做口型:姑母一定饿了,先吃些垫垫。

懂事的人,会奉豆饭和青菜,起码可堪入口。显然新帝和新后都不大懂事。

二人东一筷子,西一勺子,比赛似地奉汤食给太后。太后忍着恶心吃下这些东西,面色如土。

最后是礼官看不下去了,高声道:“礼成!”两个宫娥扶着太后匆匆忙忙回到屏风后,隐隐约约传来干呕的声音。礼官摇摇头,带着众宫人臣下离去。心念:这陛下和皇后,还真是实在人。椒房殿上下挂满赤色绫罗,较之白日的庄重,此刻的礼仪却有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