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下感觉从之前的“空软如”变得“略有弹性”。
听到侄女的情况,陆同志也凑了过来,想知道是怎么回事。
方言对着两人解释道:
“这种酸麻是阳气在通经络,是好现象。”
接着方言又摸了一下患者的额头,腋下,还有脚底板,感受了一下温度后,对着方药中说道:
“温度降了一些,不再是之前的低热缠绵了。”
方药中听到后,来到患者左手边,开始在寸关尺诊脉。
现在方言这套治疗有点超出他的设想,本来他以为方言是打算用独参汤加参附汤的经典固脱组合,针对黄疸沿用“茵陈术附汤”的保守化裁,止血策略侧重“炭类药加食疗”双轨制的办法。
结果方言直接一上来就是生附子。
不过想来也对,方言好像挺喜欢用附子的。
诊断过后确实有好转。
艾灸进行到15分钟时,患者再次说道:
“我感觉这次是真的想上厕所了。”
“大的小的?”方言问道。
“都有。”患者回应到。
方言对着护士说道:
“带她过去上厕所,艾灸盒绑着就行了。”
护士点了点头,然后带着有进了特护病房的厕所里。
过了一会儿,患者走了出来。
方言询问道:
“怎么样,大小便情况如何?”
对着一个年轻姑娘问这话,但凡要在其他场合,方言都能被当做流氓抓起来。
但是这里就这么顺其自然,并且大家听了也觉得挺正常。
患者对着方言说道:
“小便颜色最开始是深黄然后变成浅黄了,大便还有些溏薄,但排出的时候,没有“黏滞不爽”的感觉了。”
方言点了点头,患者面部浮肿处的皮肤透明度降低,黄疸所致的暗黄色略微淡化,尤其眼角周围的皮肤透出一丝血色。
他让患者继续躺下,观察到她这会儿嘴唇这会儿有些干裂。
方言看到桌子上还有个茶缸,看了下里面是温水。
方言拿了个签占了点水,给患者的嘴唇润了润,然后问道:
“现在还心慌不?”
“没刚才那么慌了,就是脑袋还是晕。”患者眨了眨眼睛,回应到。
方言注意她巩膜黄染边界似乎清晰了些。
这时候患者又说到:
“口苦也轻了点,刚才还觉得嘴里像含了黄连,特别是碰了水之后,感觉嘴里更苦了。”
“这是什么情况?”陆同志有些紧张的对着方言问道。
到现在他都尽量不开口说话,免得自己打扰了方言的思路。
不过这会儿听到这里他有些忍不住了。
方言看了他一眼,解释道:
“脾肾阳虚,寒湿凝滞中焦,导致肝胆疏泄失常。”
说完指了指艾灸盒:
“艾灸激发阳气后,原本瘀滞的寒湿开始松动,但尚未完全排出,此时胆气因阳气推动而上逆,导致口苦。”
“这种口苦,多伴随口淡、舌苔白腻,刚才杨同志自己说“像含了黄连”这就是寒湿化热未深的表现。”
“另外温水湿润嘴唇时,外界水液刺激口腔黏膜,反射性引起肝胆经气上冲。”
“中医认为“胆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当寒湿瘀阻时,胆气本就上逆,水液刺激如同“投石问路”,暂时加剧了胆气上逆的程度,导致口苦感增强。”
“此外还和艾灸有关系,神阙隔盐灸与关元悬灸激发了下焦阳气,阳气如“离照当空”,开始驱散寒湿。此时病邪(寒湿)被阳气逼迫,从深部向体表或上焦迁移,胆气作为“少阳春升之气”,在正邪交争中首当其冲,上逆至口腔便出现口苦加重。这就是我们中医名著《伤寒论》所述“邪正交争,病必作”的典型表现。”
听到方言的解释,方药中和陈科冀他们都点头,方言是把三个点都分析到了,这要是研究生考试,方言这就属于是满分答案了。
而门外崇门医院的人听着方言在房间里侃侃而谈,这会儿甭提多着急了。
但是想搭话又搭不上话,就只能干着急。
虽然陆同志听得似懂非懂,但是他就知道一个信息,现在的一切都在方言的掌握中,他点了点头,知道侄女这盘应该是稳了。
不由得感慨一句:
“我就说还得找纯中医嘛!中西医结合医了两年,医生自己都没搞明白。”
说着,他还看了一眼屋外。
ps:6000字基本章更新完毕。
晚点还有加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