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玄幻魔法>剑来> 975.第975章 泥瓶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975.第975章 泥瓶巷(2 / 5)

,也是极好的,也不是这一派学问与道家离得近,只是这一脉学问,终有一天,如江河倾泻人间,铺散开来,成为世道,会让行走在这条道路上的所有世人,是所有人,都变得越来越极端,这里边就又涉及到了更为隐蔽的人心和神性之争。

当然,就孙怀中那脾气,陆沉要真跑去当剑修了,估计不管如何,都要让陆沉变成玄都观辈分最低的小道童,每天喊自己几声老祖宗,不然就吊在桃树上打。

哦豁哦豁,至圣先师的学问确实了不起啊,陈灵均由衷佩服,咧嘴笑道:“没想到你老人家还是个过来人。”

老夫子笑呵呵道:“这是什么道理?”

老夫子点点头,先后两个答案,尤其是后者,还真有点出乎意料,笑问道:“你是在酒桌上边琢磨出来的说法?”

崔东山点点头,“右护法出手阔绰!”

崔东山招招手,“小米粒,来点瓜子磕磕。”

老观主见这家伙继续装傻,转头看了眼那个沿着台阶走桩的女子,问道:“这就是你挑中的拳法弟子?”

陈灵均懵懵懂懂,不管了,听了记住再说。

朱敛笑道:“吓唬一个小姑娘做什么。”

从淤泥里开出一朵,自心作瓶,开瓶外,不是很美好吗?

相信游历小镇的其余两位,也是这般看待那个一的。

小米粒没走远,满脸震惊,转头问道:“老厨子还会耍剑哩?”

“啊?喜欢喝酒还需要理由?”

陈灵均继续试探性问道:“最烦哪句话?”

朱敛嗑着瓜子,搁自己是老观主,估计就要动手打人了。

老观主问道:“如今?为何?”

藕福地历史上,也有些稗官野史记载的地仙事迹,只是无据可查,朱敛在术算账簿、营造之外,还曾经着手编撰过官家史书,见过不少不入流的稗官野史,什么地仙之流,口吐剑丸,白光一闪,千里取人首级。不过在家乡那边,哪怕是这些志怪传闻,提及剑仙一脉,也没什么好话,什么非是长生久视之大道,只是旁门法术,飞剑之术难以成就大道。可是朱敛的武学之路,归根结底,还真就是从书中而来,这一点,跟浩然天下的读书人贾生如出一辙,都是无师自通,单凭读书,自学成才,只不过一个是修行,一个是习武。

隋右边欲言又止,可到最后,还是一言不发。

当然不是说崔瀺的心智,道法,学问,就高过三教祖师了。

陈灵均神色尴尬道:“书都给我家老爷读完了,我在落魄山只晓得每天勤勉修行,就暂时没顾上。”

但这就是最大的古怪。

老夫子微笑道:“长辈缘这种东西,我就不太行。当年带着弟子们游学人间,遇到了一位渔夫,就没能乘船过河,回头来看,那会儿还是气盛,不为大道所喜。”

老观主喝了一口茶水,“会当媳妇的两边瞒,不会当媳妇两边传,其实两头瞒往往两头难。”

老观主双指拈住符剑,眯眼端详一番,果不其然,蕴藏着一门不易察觉的远古剑诀,境界不够的练气士,注定看不穿此事。

朱敛笑道:“我哪有脸教别人剑术,不是误人子弟是什么。”

隋右边从别处山头御剑而来,她没有落座,是想要与这位藕福地的老天爷,问一问自己先生的事情。

“酒桌上最怕哪种人?”

陈灵均一直觉得大白鹅就是个醉鬼,不喝酒都会说酒话的那种人。

老观主看了眼,可惜了,不知为何,那个阮秀改变了主意,否则差点就应了那句老话,蟾蜍吞月,天狗食月。

一个泥瓶巷无依无靠的孩子,最早是跟药铺伙计学煮药,再跟刘羡阳学那些上山下水,然后是跟龙窑的姚老头学烧瓷手艺,从拳谱上练拳学认字,再凭借陆沉的药方学写字,走出家乡后,依旧是小心翼翼看待这个世界,不断与他人学习为人处世之道,尽可能学到更多的一技之长,每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可,每一次小心翼翼的自证和修心,都是一种默默的成长,与此同时,竭尽所能,不断回馈世道。年轻岁数的陈平安,曾经与人说过,一切好的,他都会学,到了最后,连吴霜降和郑居中的拆解万物、人心之术,如今不惑之年的年轻隐官,都还是在学,想必以后陈平安还是如此。

“至圣先师,我能不能问你老人家个问题?”

老夫子答非所问:“每一个昨天的自己,才是我们今天最大的靠山。”

在最早那个百家争鸣的辉煌时代,墨家曾是浩然天下的显学,此外还有在后世沦为籍籍无名的杨朱学派,两家之言曾经充盈天下,以至于有了“不归于杨即归墨”的说法。然后出现了一个后世不太留心的重要转折点,就是亚圣请礼圣从天外返回中土文庙,商议一事,最终文庙的表现,就是打压了杨朱学派,没有让整个世道循着这一派学问向前走,再之后,才是亚圣的崛起,陪祀文庙,再之后,是文圣,提出了人性本恶。

陈灵均哭丧着脸,“至圣先师,别再瞥我了啊,我肯定不知道的。”

朱敛笑道:“好汉不提当年勇,都是过去的事情了。江湖事嘛,都是以讹传讹,越传越悬乎。”

一向不太喜欢喝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