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传文目前“百里侯”的地位,在元宝镇有一套自己的大宅,自然不是什么难事。
朱传文没有搭理传武的要求,叫两个人架着传武,就一起往外走。
朝堂代表太肥的原因,就不怪满清墙倒众人推。
从历史教训来看,要有所发展,尊重原始股东,都是很有必要的一步。
朱传文又买了肥猪,当做活靶,让这些人见识到了步枪齐射的威力。
可能是太长时间,都没有让传武得逞心愿。
在朱传文提前安排的拖儿的符合之下,镇上的大户,纷纷慷慨解囊。
训练一个月,排除士气和经验的方面,战斗力就可以说已经可以胜过乌合之众的土匪。
“传武哥,你回来了。”
“传文你考虑的周全,本来我过来找你,是想着提醒你一下,需要动点真格,民团才能在元宝镇亮个相,你这样搞一下校检,是要比直接去剿匪安全多了。”
想要传武做一个顾家懂事的孝子,并不成功。
就算不为了摆谱,不为了安全,就是为了联系方便,身边也不能没有人。
虽然筹备的资金,还足够民团好一段时间的消耗,至少三个月内不担心。
这些新编了文明戏,讲的都是一些关于民主的事情。
“你看什么,这些重要装备,是你一个外人能随便看的吗?”
“老爷子,校检一下还是有必要的,要不然镇上的这些乡亲,哪能相信民团的实力。”
方圆几十里就没有传武娶不到的姑娘。
有了第一次集体贡献,后面继续形成惯例,也就有了基础。
朱开山不想自己影响朱传文的“前途”有关系。
训练操典的编写也不困难,单纯的只是一些后世学生的军训内容,就够这些不识字的文盲,练很长时间。
但可能是惦记人家都闺女,想距离玉书更近的原因。
虽然投资是人情投入,但不代表着夏老爷子对投入获得了什么不在意。
明显是一颗心都挂在传武身上,才能第一时间先发现传武。
这个时代的文明戏文,也算是短期内的时代特色。
但每人练个几十发,已经可以胜过这个年代大多数兵。
但是这人非想找跟鲜儿一样的,朱传文真帮不了,无能为力。
没有几个男人对枪炮不感兴趣,更何况是传武这样的武痴。
“朱团长,咱们这是刚成为的民团?”
这套宅子,也不是新院子,朱传文本来就很熟悉。
但是传武非要死皮烂脸,蹭民团士兵的训练,朱传文也无可奈何。
革命的战火烧起来之后,就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很快就烧到了关外。
夏老爷子找朱传文,明显有为民团的后续,过来提醒的意思。
朱传文见到了传武就习惯性的先呵斥了一句。
怎么都算是情感冷漠,竟然会死心一个姑娘,就很无厘头。
这处宅子本就是一座大户人家大院的原因。
步枪射击也不多,因为子弹有限并且昂贵的原因,想训练也训练不了太多。
传武要娶了这个姑娘,少说也少奋斗二十年。
传武要找什么样的姑娘,朱传文都可以帮帮忙。
明显是传武用情至深,在朱传文看来,一个姑娘能够这样,就已经很值得。
给百姓看热闹,不是朱传文的目的。
面积倒是不小,铲平了之前的花园当做校场,几十号人锻炼,倒是也练得开。
刚有一个样子货,朱传文就已经想着帮民团增收。
到了戏台下,朱传文还在几百号人群中找朱开山和朱魏氏的时候,一个姑娘就先朝传武扑了过去。
“大哥,怎么就走了啊,我听说你们缴获了好几门炮,和好几挺机枪,你让我看看啊!”
姑娘也就是长的比鲜儿差一点,传武就死活看不上,明显是脑子有包。
更何况是元宝镇这样的心腹之地。
之前的时候,朱传文还真没有发现传武这么能说,说起来就是一个没完没了。
戏班紧跟时事更有人愿意听是一方面,也算是为了革命作宣传。
朱传文回到自己的元宝镇民团大营的时候,就看到朱传武已经在大堂等着自己。
姑娘被传武推开了之后,才注意到万众瞩目的朱传文。
要不然想要获得后续的投资,都是很困难的事。
就算朱传文不收朱传武进民团,但是禁不住传武非要往民团来凑。
“自然是,好些都是咱们镇上的子弟,宋掌柜不会不认识这些人吧?”
“传文,伙计们训练的怎么样了?”
三国时期的刘跑跑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
但是收货不少,各种武器装备,金银财货收缴了不老少。
没任何战场经历的民团,就算能够打赢,也不过是惨胜。
有少部分人不配合的话,朱传文也不缺手段收拾。
练明白队列之后,表面上来看令行禁止,在这个年代就可以算是精兵。
这姑娘眼力比朱传文都好,已经很能说出一点问题。
关外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