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其他类型>四合院之我的体内有商场> 第163章 要生产拖拉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3章 要生产拖拉机(1 / 2)

他不紧不慢地解释道:“我们不一定非得自己去研究这项技术,完全可以招聘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嘛。”

郭副厂长一拍大腿,说道:“对呀,我们不懂,就请懂行的专业人士来做。”

这时,杨厂长又提出疑问:“但是生产拖拉机,从零件到组装,像轮胎等等,这整个流程都需要各个厂家协同配合。

光靠咱们这小小的农机厂,可生产不出来。”

秦歌点点头,自信地说:“只要我们手里握着订单,还怕其他厂不愿意给我们生产拖拉机零件吗?”

郭副厂长激动地大声说道:“只要有订单,这业务我负责对接!”

杨副厂长满脸疑惑,问道:“秦歌,那你倒是说说,这订单你打算怎么拿?

现在农村普遍还不富裕,拖拉机这么个大件,我可不看好它的销售前景。”

秦歌再次点头,有条不紊地说道:“我有两个方案。第一个就是赊销。”

此言一出,又引发了杨厂长和郭副厂长的一连串疑问。

郭副厂长面露担忧,提出疑问:“赊销的话,会不会给咱们带来太大压力啊?”

秦歌神色认真地点点头:“压力确实会有一些。”

杨厂长听了,精神一振,说道:“秦歌同志,你详细说说。或许我们可以小范围地开展赊销。”

秦歌:“把拖拉机赊给大队,等他们粮食收购上来之后,咱们再过去收款。

要是遇到年成不好的情况,咱们还能把还款时间放宽到两年。

要是年成好,能一次性付清的,就让他们一次性结清。”

郭副厂长:“但这么做,会不会给老百姓造成太大的压力呢?”

秦歌轻轻摇了摇头,说道:“杨厂长、郭副厂长,你们知道现在农民的土地荒废情况有多严重吗?”

两人一脸茫然,纷纷摇头。秦歌接着说:“实际上,真正开垦的土地连一半都没达到。”

杨厂长满脸纳闷,不禁问道:“这是为什么呢?”

秦歌回答道:“因为人力问题。现在的农村,别说是拖拉机了,就连耕牛都非常少见。

一户人家就算一家三口拼了命地干,也就只能种那么几亩地。而且粮食种植和抢收的时间就那么紧,分给他们太多土地根本种不过来。

再说了,荒地、山林地多得数不胜数。要是有了拖拉机,不仅能开垦新的土地,还能腾出更多人手,这样一来,土地耕种面积起码能在原有的基础上翻一番。”

郭厂长赞同地点点头:“这方法厂长,机械的效率确实不是人力能比的。”此刻,郭副厂长恢复了沉稳冷静,接着说道:“秦歌,你接着说说第二套方案吧。”

秦歌点头,继续阐述:“第二套方案是租贷。”杨厂长和郭副厂长相互对视一眼,满脸疑惑:“租贷?你详细讲讲。”

秦歌解释道:“所谓租贷,就是咱们把拖拉机租给生产大队。

要是他们暂时没钱购买,就可以选择这种方式。

比如说,一台拖拉机的使用年限是15到20年,我们就按这个年限来计算租金,租给他们一年收取相应的费用。

要是后续他们有能力购买了,就把之前租贷的费用从总价里扣除。要是一直没能力购买,租满15年,咱们的本钱也就收回来了。

不过,这个方案周期比较长,要是农业发展兴起的速度不如预期,可能会导致厂里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听后,纷纷点头表示理解。

杨厂长思索片刻,问道:“那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呢?”

秦歌尤豫了一下,说道:“有是有,只是不太好说,我们可以探讨探讨。

就是老百姓采用抵押贷款的形式,但我不太建议这么做。”

杨厂长微微点头:“确实,抵押贷款风险太大了。虽然短期内可能促进业务,但从长远看,隐患不少。”

稍作停顿后,杨厂长接着说:“那就用秦歌的第一套方案吧。

先着手准备筹建厂房的相关事宜,我们去工业部向领导汇报一下,听听领导们的意见。”说完,秦歌便退出了办公室。

办公室里,只剩下杨厂长和郭副厂长。

郭副厂长看向杨厂长,问道:“你觉得秦歌这三个方案,能行吗?”

“老话说得好,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况且,不试试怎么知道效果呢。”

杨厂长思索一番后,点头回应:“行,那咱们俩整理整理思路,把刚才讨论的内容以书面形式呈上去。”

此时的秦家庄热闹非凡,秦家庄一大半的人都聚集在了秦淮玉家的院子里。

原来,是秦淮玉和秦淮茹从城里回来后,带回了许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