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歌不紧不慢地赶到轧钢厂,刚在办公室坐下,屁股还没坐稳,便被孙秘书叫到了车间。
秦歌在车间没等几分钟,苏联的三位技术人员就都来了,他们热情地与秦歌握手。
又是忙碌的一上午,临近中午,杨厂长和郭副厂长正为午餐安排发愁。
秦歌见状提议道:“要不,让厨房的何雨柱来掌勺试试?”
杨厂长疑惑地问:“何雨柱是谁呀?马上叫他过来。”
何雨柱听说厂里领导找他,风风火火地赶了过来。
看到秦歌也在,刚想笑着和秦歌打招呼,一抬眼瞧见秦歌身后站着两位厂长,顿时收敛了笑容。
杨厂长看向食堂主任,问道:“这位就是何雨柱同志?”
食堂主任点头称是。杨厂长转而问何雨柱:“何雨柱同志,秦歌向我推荐了你,你有什么拿手菜呢?”
何雨柱有些紧张,结结巴巴地说:“那个……我是谭家菜的传人,地道的川菜和谭家菜我都拿手。”
秦歌走上前,拍了拍何雨柱的肩膀,说道:“柱子,别紧张。今天招待苏联的三位技术顾问可就全靠你了。
你一定要拿出看家本事,可别让两位厂长失望。这要是饭菜做得好,你可就为厂里立大功了。”
何雨柱立刻挺直身子,大声说道:“保证完成任务!”
杨厂长吩咐道:“那你就下去准备吧,记得口味别太辣。”
何雨柱解释道:“厂长,川菜也不全是辣的,您放心。”杨厂长听后点了点头。
“秦歌,你觉得何雨柱能行吗?”
秦歌肯定地点点头,“他父亲是老厨子,他继承了父亲大半手艺,招待苏联技术人员应该没问题。”
郭副厂长也跟着点头,“这点我倒是也有所耳闻。”
杨厂长略带疑惑地看向郭副厂长,郭副厂长尴尬地笑了笑。
“秦歌,我跟杨厂长商量过,农机厂的老周年纪大了,身体有些吃不消。
这么高强度的工作,他实在心力交瘁。他跟我和杨厂长提过好几回,想回家养老。”
杨厂长点头表示认同,“确实如此。”
秦歌一脸疑惑,问道:“杨厂长、郭厂长,你们的意思是……?”
杨厂长和郭副厂长相视一笑,说道:“我们的意思是让你接替农具厂。再告诉你个好消息,农机厂的审批已经通过了。
这段时间农机厂的效益和贡献,上层领导都看在眼里。
所以,我们把农机厂的方案呈了上去,上面没有丝毫尤豫就批准了。”
秦歌赶忙说道:“杨厂长、郭厂长,我资历尚浅,而且厂里还有那么多有经验的前辈。
农具厂如今发展得这么好,我怕自己接手后打破了这良好的局面。”
“现在全国都在大力发展,你有能力就别畏畏缩缩的。有什么事,我和郭厂长都会为你担着。”
郭厂长说着,一把拍在秦歌的肩膀上,“年轻人,要有年轻人的朝气,怎么年纪轻轻就这么老气横秋呢?”
秦歌微笑道,“那好吧,要是我没干好,二位厂长可别骂我。”
杨厂长和郭副厂长相视哈哈一笑。
杨厂长拍了拍秦歌的肩膀,说道:“还有,农机厂的筹建工作,你近期得给我整出个方案。
咱们打算把农机厂和农具厂合并,这个想法得尽快落地实施。”
秦歌认真地点点头,表示明白。
就在这时,厨房主任匆匆赶来通知:“厂长,饭菜差不多快做好了。”
秦歌微笑着向众人点头示意,说道:“行,我这就去把咱们厂的三位苏联技术骨干带过去。”
说完,秦歌转身朝着三位苏联技术人员所在的方向走去。
今天,秦歌度过了高度紧张、精神高度集中的一天。
翻译工作对脑力的消耗着实不小,他不仅要全神贯注地聆听苏联技术人员的每一句话,还要迅速加以理解,然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翻译给厂里的高级技工们。
就这样,在脑力的高速运转中,一天的工作终于结束。
秦歌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骑上自行车,打包了些饭菜,往四合院赶去。
说起来,今天傻柱(何雨柱)还真是超常发挥,拿出了看家本领,做的饭菜让三位苏联技术人员吃得连连称赞。
在场的人中,数秦歌职位最小,其他各位领导都不好意思打包饭菜,只有秦歌想着家里还有两个女同志没吃饭,便厚着脸皮打包了剩菜。
秦歌回到四合院,早已听闻风声的三大爷立马跑了出来。
昨天他就听说轧钢厂来了外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