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花国真的有这样的实力吗?
空间站和载人航天这么大的事情为什么官方没有报道?
安全部和外交部忙的没了假期也没有了睡觉时间。
x组织也再次活跃起来,佛伯乐和白手套也不安分,这一切都让凌老和秦老忧心不已。
这些人虽然还没有探查到江星月的具体身份,但应该是已经知道花国迅猛的科技崛起背后,存在着一个非凡人物!
外事部、科技部搜集资料、开会、讨论,一切紧张而有序的进行。
现在他们必须做出更强有力、更清晰的回应,来粉碎一切谣言。
一场准备好的全蓝星新闻发布会,在京都举行。
由万老牵头,邀请了参与“天域”和“大鹏”项目的多名科研人员,还有简文章、林院长、张总工等重量级嘉宾。
发布会现场,巨大的光屏上播放着“天域”空间站内航天员的工作生活画面,展示着从太空俯瞰地球的壮美景象。
万老甚至公开展示了月狄的部分数据。
“我们只是想为人类寻求一条退路。”
万老面对蓝星上各个国家的镜头,声音铿锵有力。
“我们的‘天域’空间站,将坚持开放合作的态度,欢迎所有朋友的加入!”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鹰酱和日子国记者所在的区域,话锋一转,双手交叉放在桌上,继续说道。
“至于某些媒体不断炒作的所谓‘技术来源’问题,我以我最爱的事业保证,这是我们花国无数科研人员不断探索的成果。”
“我们投入了数百亿,是花国智慧的凝聚,是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所有原始数据可查可究!”
万老没有点名,但字字珠玑。
公布的非核心数据,通过电视和网络向全蓝星直播。
外界的一切,无法干扰空间研究所的工作。
只有几个专属号码,在发布会结束之后告知了江星月后面的发展情况。
发布会很成功,但江星月和凌老都明白,真正的对手已经将注意力放到了花国身上。
但他们不可能因噎废食,因为害怕别人的阻拦或者迫害就止步不前。
天域空间站的成功,虽然引来了豺狼但是也让一些在观望的国家投来了橄榄枝。
发布会结束一段半个月后,研究所内,林唐等人已然将主要精力投向了更具挑战性的目标—载人登月。
尽管有了载人飞行和空间站的经验,这个任务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轻松。
这次的设计更侧重于持久、可靠与智能。
它需要在地球轨道与月球轨道之间多次变轨、长时间巡航,并最终在缺乏大气层的月面实现精准、柔软的多次垂直起降与回收。
实验室内,林唐看起来很憔悴。
他的胡子已经有十多天没有刮了。
桌上放着几乎占据整个台面设计图。
整个载人登月舱外形像一个巨大的贝壳。
外形流畅,最大的部分是服务舱,边缘是结构最复杂的部分,集中了新型聚变推进器与缓冲机构。
“最大的挑战,依然是动力与热管理。”
赵宇抓了抓鸡窝一般乱糟糟的头发。
然后指着登月舱底部。
“核聚变引擎在月面着陆和起飞时,瞬间能量输出极大,对散热要求极高。月面没有空气对流,传统的散热方式效率太低。”
众人沉默。
这确实是制约载人登月乃至后续月球基地建设的关键瓶颈之一。
江星月看着身边的廖善州还有林唐,忽然想起之前航母建造的时候,好像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
“或许,我们不应该只想着排走热量,而是要想一想如何利用它。”
林唐不解,疑惑的看向她,然后低头,若有所思。
阮丁香和阴国强也皱着眉头思考江星月这句话里的意思。
“你们是不是忘了月壤还有月狄?”
她走到实验室的墙边,那里有一块连接着电脑的光屏。
熟练地找到绘图软件,江星月直接手动将月狄的相关数据写了下来。
“卢同志之前的研究可以用到航母甲板上,但是如果只有一个用途,那就太可惜了。”
“目前我们解析出来的月狄还有那种没有命名的特殊材料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的晶格结构在特定温度或者说能量激励下,能实现转变。”
她转过身,全神贯注,在电脑上快速敲下一串数据。
“将聚变引擎的余热,通过材料本身,引导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