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回到自己的营帐后,李成安独自坐在灯下,铺开纸张,提笔醮墨,开始给远在京都的皇帝写信。他将北凉之行的结果、谈判细节、段天德身死段开炎继位以及对西境局势的许多安排,尽数写下。
写罢,他用火漆仔细封好,唤来一直守在外面的秋月。
“秋月,让暗卫以最快速度,将此信送回京都,面呈陛下。另外,派人问问冬雪那边,火炮研制的进展如何了?若是没有成功,让她把我需要的东西准备好!”李成安将信递过去,语气郑重。
“是,世子!”秋月接过信,小心收好,转身快步离去,身影消失在夜色中。
李成安走到帐外,望着西方那片被夜幕笼罩的天空,眉头微蹙。北凉的麻烦暂时解决了,但西境的烽火,却让他心中难以安宁。他知道,这个时候的西境十有八九已经打起来了,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次日一早。天光微亮,晨雾尚未完全散去。
李成安已整顿好行装,带着不足六千的幽云铁骑,准备悄然离开大营,奔赴西境。他不想惊动太多人,更不愿面对那可能流露出的伤感离别。
然而,当他率领铁骑驰出大营不过十馀里,来到一片视野开阔的平原地带时,却不由得勒住了战马。
只见前方,旌旗招展,刀枪如林,一支规模庞大的骑兵队伍早已列阵等侯,肃杀之气扑面而来。粗略看去,人数竟不下五万!为首一员将领,正是欧阳成。
欧阳成见李成安到来,立刻策马迎上,在马上抱拳行礼,洪声道:“末将欧阳成,奉王爷之命,在此等侯世子!”
李成安目光扫过那支精锐的骑兵,心中已然明了,他看向欧阳成:“大伯这是…”
欧阳成神色肃穆,解释道:“王爷有令!世子西行,关乎国运,不容有失!特命末将率领北境前线所有可调集的轻骑精锐,共计三万两千人,随同世子前往西境,听候世子调遣!王爷说,北凉战事已了,此地留下一些足以镇守的兵士足矣,其馀兵马当用于西线破敌!”
他顿了顿,补充道:“眼下集结于此的皆是轻骑,后续尚有数万步卒及辎重营,因携带攻城器械与粮草,行军速度较慢,将由家父统领,随后跟进,他们也会尽快抵达西境与世子汇合。”
李成安闻言,心中一股暖流涌过,同时更感肩头责任重大。大伯这是将北境防线最锋利的矛都交给了他,更是将整个大干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了他的身上。
他没有多说什么,此刻任何言语都显得苍白。他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目光扫过眼前这支即将随自己西征的生力军,沉声下令:“欧阳成!”
“末将在!”
“命你统率本部三万两千骑兵,随我幽云铁骑之后,全速开赴西境!以最快速度抵达蜀州外围!”
“得令!”欧阳成轰然应诺。
“幽云铁骑,听令!”李成安调转马头,面向身后那支跟随他出生入死的黑色铁骑,“目标蜀州!出发!”
“驾!”
黑色的幽云铁骑再次如同离弦之箭,率先冲了出去,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紧接着,欧阳成率领的三万馀北境轻骑也如同决堤的洪流,紧随其后,滚滚铁蹄踏动大地,扬起漫天烟尘,向着西方,那战火纷飞之地,开始了又一次漫长的奔袭。
李成安一马当先,目光坚定地望着西南方向。他知道,在那里,他的父王正在苦苦支撑,在那里,大干的国门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他必须更快,再快一些!
身后,数万铁骑汇成的洪流,带着整个北境胜利的馀威和救国的信念,紧紧跟随着前方那道年轻却已如同定海神针般的身影。
东方,初升的朝阳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仿佛一柄巨大的利剑直刺大乾西境。
五日后,大干京都,皇宫。
连续数月笼罩在战争阴云下的帝都,难得地迎来了一丝暖意。御花园内,李玄正小心翼翼地逗弄着怀中襁保里的婴孩。
这是皇后为他诞下的龙子,粉雕玉琢,此刻正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看着自己的父亲,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
看着孩儿天真无邪的模样,李玄连日来因西境连连失利而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真切的笑容,眉宇间的愁云也似乎淡去了些许。这个孩子的降生,在这风雨飘摇的时节,给了他莫大的慰借和支撑。
“陛下您看,皇儿对着您笑呢。”身旁的皇后温柔地笑着,眉眼间洋溢着初为人母的幸福。
李玄正要说话,王全脚步匆匆而又难掩喜色地小跑进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斗:
“陛下!捷报!北境大捷!八百里加急捷报!”
李玄闻言,手臂微微一颤,险些抱不稳怀中的孩儿。皇后连忙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