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其他类型>儒林外史大白话> 第九十四回 文艳王奉命回故里 女学士思亲入仙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四回 文艳王奉命回故里 女学士思亲入仙山(1 / 3)

书接上回,众人依旧在行酒令,玉芝说:“《礼记》这书已经有人用过了,得罚一杯酒。”若花纳闷道:“这就奇怪了!我刚看单子,不管是正令还是旁令,都没写‘礼记’俩字,怎么会有人用过?说不定是玉儿你写错了。”玉芝拿过单子一看,见“齐庄中正”上面写着“中庸”,这才明白过来,说道:“是我没说《礼记》,反倒报了《中庸》,难怪姐姐没注意到。”题花说:“现在看是重复了一本书,但说不定以后后人会把《中庸》单独分出来成一部呢。好在旁令里提到的书多,也能补回来这个问题。”兰音笑着说:“我最觉得巧的是,一开始是若花姐姐出令,没想到闹到最后,还是若花姐姐收令,事情这么凑巧,这才算得上有始有终。”完事后,众人看天色已经不早了,就起身离席,再三道谢后各自散去了。

第二天,蒋、董、掌、吕四家的小姐互相通了气,都跟父亲禀明了情况,借卞府的地方请众才女聚了一天。闺臣、若花和史幽探等人,也在凝翠馆设了宴席回请大家。之后,众人又分别给若花、兰音、红红、亭亭摆了饯行宴,一连聚了好几天。那段时间写的“长安送别图”相关诗词,居然有几千首,刚好抄成四本,成了当时的一大盛事。这事很快就传遍了各地,连太后和公主都写了诗赏赐下来。

眨眼之间,就到了钦定的启程日子,若花和兰音、红红、亭亭先去叩别老师,几人刚回住处,礼部就派官员送来了敕命,还催促她们赶紧动身,好回去复命。四人赶紧准备香案接了御旨,上朝叩谢皇恩。刚好国舅也因为接到敕命来上朝谢恩,之后就一起回了红文馆。那九十六位才女也都到齐了,等着给她们送行。大家知道国舅虽然穿男装,但不是真男人,就都上前见了面。闺臣准备了酒饭,众人心里都恋恋不舍,没坐多久就起身要送行了。

国舅家的人已经把三辆飞车陆续搭在院子里,按顺序朝西边摆好。众人好奇那飞车的样子,便都凑过去看,只见那飞车只有半人高,长不到四尺,宽有两尺多,是用柳木做成窗棂的样式,特别轻巧;四周都用鲛绡做了帐幔,车里四面装着指南针;车后面拖着一根像船舵似的小木杆,车底下全是铜轮,大小不一样,大的像脸盆,小的像酒杯,横竖排着有几百个,看着都薄得像纸,却特别结实。

众人商量好:国舅和若花坐前车,红红和亭亭坐中车,兰音跟仆人坐后车。国舅把钥匙交给仆人,又拿了三把钥匙递给红红,说:“这三把分别是起车钥匙、行车钥匙、停车钥匙,上面都标了字,用的时候别弄错。要是想让车头往左,就把车舵往右推;想让车头往右,就往左推车舵,跟着我的车走,肯定不会错。车正面有个鲛绡做的小帆,遇上顺风就把帆拉起来,速度会更快。”国舅还带着红红、亭亭把车里怎么用钥匙、怎么操作的地方讲明白,说了句“后会有期”,就轻轻上了前车。仆人也上了后车。国舅又催:“贤甥和两位学士赶紧上车吧,好抓紧赶路。”

若花、兰音、红红、亭亭看着众才女,心里一阵发酸,眼泪根本忍不住,像雨点似的往下掉,每个人都抽抽噎噎的;其他人也都掉了眼泪。亭亭对着闺臣说:“之前寄的家书,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贤妹回岭南后,一定要叮嘱我母亲别着急。等我到了那个国家,肯定会托若花妹妹派人陪我回来接她;要是这次去了没法安身,我也一定会连夜回岭南。我没有至亲,就只有母亲一个人,现在突然隔了这么远的大洋,不能伺候她,只求妹妹念着咱们当年结拜的情分,帮我早晚照看她,好好开导她,别让她天天站在门口盼我,这份恩情我永远记着。妹妹!我给你磕个头!”

说着亭亭就放声大哭,跪下来不停地磕头:“妹妹!你跟我跟亲姐妹没两样,照顾我母亲这个千斤重担,就拜托你了!”没一会儿就哭倒在了地上。闺臣本来就因为和姐妹分别伤心,一听亭亭说要照顾母亲,突然想起自己父亲流落他乡的苦,也跪在地上大哭起来,跟亭亭抱在一起痛哭。众人看着这场景,没一个不心酸的。

国舅在车里催了好几次,婉如、小春一边哭,一边把亭亭和闺臣扶起来。亭亭哭得神志不清,还晕过去好几次。礼部的官员又派人来催,可亭亭怎么舍得上车,还是盯着闺臣哭。多九公怕误了钦定的期限,便偷偷让丫鬟们硬把亭亭搀着,跟红红一起上了中车。若花和兰音也只能含着眼泪上车。

国舅、红红还有仆人,都把钥匙插上,启动了机关。只见那些铜轮,不管是横的还是竖的,一下子全动了起来:有的像磨盘转,有的像辘轳摇,还有的像风车似的,一个个都转了起来。转眼之间,飞车就离了地,往上抬了几尺,一直升到十几丈高,朝着西边飞去。众人抬着头望到天边,心里又难过又不舍,最后只能各自散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过了几天,红文馆的众才女纷纷请假回故乡,闺臣还是和林婉如、秦小春、田凤翾、洛红蕖、廉锦枫、宋良箴、颜紫绡七位姐妹一起回岭南;余丽蓉、司徒妩儿则和林书香、阳墨香、崔小莺回淮南;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