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其他类型>儒林外史大白话> 第四十五回 君子国海中逢水怪 丈夫邦岭下遇山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五回 君子国海中逢水怪 丈夫邦岭下遇山精(1 / 3)

书接上回,那群水怪把小山拖进海里,林之洋被吓得不行,便赶紧跑上船,就见婉如、若花和乳母都在放声大哭。吕氏哭着对林之洋说:“我们正闲聊呢,没想到突然来了好多妖怪,就把外甥女扛走了,你看见了吗?”林之洋跺着脚说:“我在岸上哪能看见!现在外甥女被拖下海了,这可怎么办啊?”没多久,多九公听说了这事,便从船后走过来道:“幸好天气暖和,现在的办法是让水手下去看看是什么怪物,再做打算。”随即两人来到船头,就让当初去打听廉锦枫消息的那个水手下去。水手刚见过那些水怪,心里害怕,不敢一个人去,又拉了个会水的一起下水。过了没多久,两人上来回报说:“这地方不是大洋,下面没什么动静。那些水怪不知道藏哪儿了,根本找不到。”说完,就到后梢换衣服去了。

林之洋听后,忍不住哭道:“我的外甥女啊!你死得好惨!这让我怎么回去见你母亲啊!我也只好跟你去了!”说着,纵身就跳进了海里。多九公来不及阻拦,吓得只顾喊人救人。那两个水手正在后面换衣服,听见外面喊叫,便赶紧穿上贴身衣服跳下海。过了好一会儿,才把林之洋救上来,他已经腹胀得像鼓一样,没了气息。吕氏和婉如、若花哭成一团。多九公立刻让水手拿了一口大锅,把林之洋轻轻放在锅上,控了一会儿,他嘴里吐出好多海水,腹胀消了,才醒过来。婉如和若花上前搀扶着他进舱换了衣服,他嘴里还一直哭着“外甥女死得好惨”。多九公走过来说:“林兄刚喝了那么多海水,脾胃肯定受了伤,别太悲痛了。我刚才想起一件事,唐小姐好像该有救星。”林之洋道:“我在海里就喝了两口水,就人事不知了,我外甥女下海这么久,怎么可能还有救?”多九公道:“之前在东口遇到的那个道姑,虽然疯疯癫癫,但她说过要解脱什么灾难,还说‘幸好前面有人,没什么大危险’。按她这话,难道还有救?而且‘缠足大仙’这四个字,是唐兄在船上跟你开玩笑说的,除了唐兄,就只有你和我知道。那个道姑刚见你就叫你缠足大仙,这人要是没点来历,怎么能说出这四个字?”林之洋连连点头道:“九公说得对,我这就出去求神仙救命。”说完,就拿了拐杖,勉强迈步走到外面,吩咐水手在岸上摆了香案,然后上岸净手拈香,跪在地上暗暗祷告,只求神仙救外甥女。跪了很久,天已经黑了。多九公道:“林兄身体不舒服,今天太晚了,还是回船歇歇,明天再求吧。”林之洋道:“这么好的月色,正好跪着求,九公你自便吧。”

我林之洋既然发了这个愿,要是没人来救,就只能跪到死为止,这辈子,谁也别想叫我起来!”说着就放声大哭。多九公在一旁只能连连叹气。

不知不觉,明亮的月亮挂在天上,船上已经到了三更天。忽然远远来了两个道人,手里拿着拂尘,轻飘飘地走来。这两人长得特别丑,月光下看得很清楚:一个黄脸獠牙,一个黑脸獠牙,头上都戴着束发的金箍,身后跟着四个童儿。林之洋一看见,便连忙磕头,嘴里不停地求着:“神仙救救我外甥女的命啊!”两个道人说:“居士请起来,我们既然到了这儿,自然会帮一把,不用求我们。”接着就喊:“屠龙童儿!剖龟童儿!赶紧到苦海里,把孽龙、恶蚌抓来,等着问话!”两个童儿答应着,就跳进了海里。林之洋站起来说:“我的外甥女还在海里,求神仙发发慈悲救救她。”两个道人说:“这是自然。”然后对身边的两个童儿暗暗吩咐了几句,两个童儿答应着,也跳进了海里。没过多久,就有人报告:“已经把百花化身护送回船了。”两个道人把手一摆,两个童儿就回到了两旁站着。

这时,剖龟童儿手里牵着一个大蚌从海里上来,走到黑脸道人跟前,交了法旨。接着屠龙童儿也来到岸上,对黄脸道人说:“孽龙说话不客气,不肯上来。弟子本来想杀了它,因为没接到法旨,不敢擅自做主,所以特地来请示。”黄脸道人说:“这孽畜这么无礼,等我去会会它。”说着一个纵身就跳进了海里,两脚踩在水面上,就像走在平地上一样。他手拿拂尘,朝下一指,海水立刻分成两半,让出一条路,随即就往海里走去。过了一会儿,带着一条青龙来到岸上,说:“你这孽畜,已经触犯天条被贬到苦海,就该好好静修赎罪,现在又做这种违法的事,是什么道理?”孽龙趴在地上说:“小龙自从被贬到这儿,从没胡作非为。昨天因为海岸突然飘来一种奇特的香味,四处散开,一直传到海底,偶然问大蚌,才知道是唐大仙的女儿从这儿经过。小龙和她素不相识,本来没别的意思。大蚌却突然造谣,说唐大仙的女儿是百花化身,要是和她婚配,就能和天同寿。小龙一时被迷惑,所以把这女子抓了去。没想到这女子喝了海水,便昏迷不醒。小龙就到海岛,想找仙草救她的命。到了蓬莱,路上遇到百草仙姑,求她赐了回生草,就赶紧往回赶。谁知刚把仙草找来,就被洞主抓住了。现在有仙草作证,求洞主让我超生!”

黑脸道人说:“你这恶蚌,修行这么多年,本该多做善事求个好结果,为啥要设这种毒计害人?还不从实招来!”大蚌说:“前年唐大仙从这儿经过,救了廉家的孝女。那孝女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