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11(2 / 2)

文翰一早就听说了两位官员要来书院参观的消息,家里一直想要让他混进来开拓人脉,贾家也帮着他托人想了办法,奈何院长油盐不进,不许他来。

毕竟一个小小的县丞可以在县里作威作福,但在两位大人跟前,根本就不够看。

后来听闻苏宜竟然被李笙提携去参加了雅集,他眼红到不行,再联想那日李笙那日对自己的种种评价,更加认为都是苏宜在背后捣鬼,新仇旧恨加在一起,今日定要为难上她一番。

他嗤笑一声,转头对苏宜道:“你的意思是说,我们所有人都为了这样一个错了的题目争得目红耳赤,都是一样眼盲心瞎是么?你才上了这几天的学,连县试都不曾参加一次,怎么好意思摆出这种众人皆醉唯你独醒的架势?”

礼堂之中一时安静了下来,众人越听越觉得奇怪,段文翰这话已经远远超过了课堂论辩的范畴,说是人身攻击也不为过。苏宜明明只说了一句再平和不过的话,段文翰却有种被人撕破面具后的恼羞成怒,也着实让人费解。

而段文翰对于这一切依然无知无觉,对着苏宜持续输出:“难道你上考场之后,还能挥着卷子同监考官说题目错了不成?前些日子四处钻营向上巴结还不够,这会儿又想着特立独行出风头,这世上总不会所有人都吃你这一套,我劝你还是省省。”

自从贺大人回到金陵之后,贺景辞有很大一部分时间都被拘在家里,这几日更是请了长假没来书院,学生之间都在传言他可能要被叔父接去京城读书,不日就要离开金陵。

贺景辞离开之后,怕是再也不会有人给苏宜撑腰,而段家和贾家交好,在上元县城一直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所以即便认为段文翰言语不妥,大多数学生也依然选择了闭口不言,并不打算帮苏宜出头。

打辩论这种东西,本就不是人多就能胜的,苏宜无需旁人声援,甚至没有提高音调,而是四平八稳地缓缓道:“往年也有人靠着辩驳考题立意拿到状元,只要言之有物即可,指出题目错漏又有何不可?再说这三十税一的商税是方面太祖所定,户部官员又怎能随意修改?”

她前几日去书肆找科举条例和大周律的相关书籍,见旁边架子上搁了几本税法,想知道如果苏缜考出来秀才家中能免多少税赋,便也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其中便提到了这商税由来。

嘉定十一年殿试之时,皇帝曾经对着学子们问出过类似题目,大意是如今朝堂内部监督形同虚设,每次问起各部官员都在遮掩上峰过失,你认为应该如何打破这种混沌局面?该如何直言上司之过?

在座都是日后准备考进士的人,以前都或多或少听过这道殿试题目,听到先生出题后,也会不自觉地往这个问题上面靠。

而高效准确的答题方法之一是看出题人的目的。

近来朝廷刚刚结束和梁国的战争,国库空虚,税制改革也是为了充盈国库,环节朝廷财政压力。在苏宜看来,先生这道题目是针对时政,在并不是考察处事能力和直言进谏类的态度问题,而段文翰明显带偏了考题。

见对方被自己问住,久久没有答话,苏宜继续道:“虽然朝廷刚刚结束征战,国库并不充盈,但想要解决问题并非只有改革商税这一条道路。”

“西洋商人这几年正在大量采购茶叶和丝绸,江宁织造局拿到银两后自会上缴朝廷,矿税监管改革不日也将实施,还有工部新发公文加大屯田力度和农具生产发放,能够很好保障前线将士们的军粮供给……无需去动太祖定下的商税税率。”

“至于这位段师兄……果然如传闻所说,争强好胜却又不得要领,才学不多,心思倒重,一腔嫉恨之情无处发泄,在讲堂上当着先生们的面公然打压同窗……着实令人刮目相看。”

段文翰又要出言反怼之时,却被周副院长率先出声打断了话语:“的确,户部缺银之事,圣上已经有了决断,改革矿税的公文已然下发,织造局也在买丝招匠为圣上分忧。孔先生这道题目想考察的是你们对时政的解读和领悟能力,苏宜说得没错。”

此言一出,台下一阵哗然。

段文翰的脸也瞬间涨成了猪肝色。

然而这样被明晃晃打脸对今日的他而言并非是最严重的事情。

还不待先生继续解读题目背后的政策意义,就见得两个人高马大的差役闯了进来,走到他跟前道:“段文翰,你在科考之时违反《大周钦定考场条例》,证据确凿,我们今日便是奉命来将你捉拿归案。”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