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盯着代码忍不住感叹,
“我一个水木计算机系的,看着你的代码都觉得自己白学了。”
项目推进得比想象中顺利,“课友”迅速在帝都几十所高校间传播开来,积累了一批早期用户。
但孟南心里清楚,这种校园工具类项目,用户粘性有限,商业模式模糊,很难做大。
它的价值,更多在于验证团队能力,积累项目经验,以及作为一个待价而沽的筹码。
在孟南的主导下,团队最终将“课友“的整体架构、数据连同那点微薄的名气,一起打包卖给了急于拓展高校市场的好未来。
税后,一百八十万。
按照事先约定的贡献度分配,王皓拿了三十五万,李然三十万,张萌二十五万,
而作为内核发起人、承担了最多技术和谈判工作的孟南,分到了九十万。
在这个大学生普遍还在靠家里生活费度日的年代,这无疑是一笔巨款,收到银行短信提醒时,
孟南强忍着在宿舍来段freestyle的冲动,但想想算了:俺是大学生,当不了rapper…
孟南告诉自己一定要淡定,“这只是第一桶金。”
转眼间,时间已然来到了2010年的9月初,斯坦福的交换生名额尘埃落定。
信息学院三楼,院长办公室,杜晓勇教授将一份牛皮纸信封推到孟南面前,语气带着些许感慨和毫不掩饰的期许:
“手续和推荐信都在里面了。去了那边,跟着叶教授好好学。”
杜教授顿了顿,象是个关心晚辈的长辈,
“但也别只顾着埋头啃书本。硅谷那地方,藏龙卧虎,机会也多,睁大眼睛,多看看,多想想。”
孟南接过那份沉甸甸的信封,清淅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重量与信任。
“放心吧,杜教授,我会的。”
杜教授点点头,象是忽然想起什么,又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精致的陶瓷茶叶罐,不由分说地塞给了孟南:
“带上这个。到了那边,喝不惯那边的饮料就泡点茶,提神,养胃。”
孟南没有推辞,这份来自长辈的关怀,让他心头微暖。
“谢谢教授。”
他背起行囊,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走在夏末秋初的校园林荫道上,阳光通过枝叶缝隙洒下斑驳的光点。
孟南下意识地又看了一眼手机,那个紫发头像依旧安静,想了想,还是发了条消息过去。
回应,或许不会立刻来,或许又会很慢。
但他此刻已无暇多想,在国内的铺垫已暂告一段落,学业上,他已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商业上,埋下了第一颗种子;而情感上那缕若有若无的牵挂,暂且留给时间。
“女人只会影响我搞钱的速度。”
孟南背起行囊,嘴角扬起一抹自信的弧度。
下一站,帕罗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