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都市言情>开局被解剖?我能无限回档!> 第181章 虚假之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1章 虚假之影?(1 / 2)

一,神经信号窃听与解析: 装置通过纳米级探针,无间断地监控目标大脑特定区域(主要关联潜意识、情绪波动和模糊意念)的神经活动。

二,思维建模与预测: 基于海量的历史行为数据和强大的ai算法,系统会构建目标的思维模型,预测其在各种情境下可能产生的真实想法和情绪反应。

三,伪心声生成与植入: 这是关键一步。系统不会让目标听到自己的真实想法。

相反,它根据“维稳”的最高指令(即维持收容所内部稳定,杜绝任何形式的集体反抗意识萌芽),结合预测模型,生成一套完全符合系统需求的“心声”。

这套“心声”被精心设计——

强化服从: 不断强化“收容所规则至高无上”、“反抗必死”、“服从是唯一出路”的认知。

制造孤立: 放大对其他d级人员的不信任感、鄙夷感。“他们都是野兽”、“他们想害我”、“我和他们不一样”等念头会被反复灌输。

虚假优越感与依赖:

植入“我是特别的”、“监管者(尤其是宋长安)的注意是我的护身符”、“只有依靠系统才能活下去”等虚假意识。

扭曲感知: 将同伴的恐惧解读为恶意,将监管者的冷酷解读为必要的威严,将绝望的环境解读为“考验”或“净化”。

情感抑制与替代: 压抑真实的愤怒、悲伤、同情,代之以对系统的“忠诚”和对“秩序”的扭曲渴望。

四,高频神经脉冲投射: 生成的“伪心声”并非通过听觉,而是通过直接作用于听觉皮层及边缘系统的精准高频神经脉冲,让目标“体验”到这些想法如同自己内心自然产生的声音。

其逼真程度极高,足以覆盖甚至抹除其真实微弱的思维痕迹。

五,反馈闭环校准: 装置持续监控目标的行为和生理反应。如果行为出现偏离(比如出现试图帮助他人的苗头),或生理指标显示其可能正在抵抗“伪心声”(如特定神经区域异常活跃),系统会立刻调整“心声”度,或释放微量的神经抑制剂/兴奋剂进行强制矫正,确保其始终行走在设定的轨道上。

牧羊犬计划的核心逻辑:

异人收容所汇聚了人类最危险、最不可控的“异常”。

物理收容和残酷镇压固然有效,但“思想”始终是最大的不稳定源。

一个群体,如果连内心最私密的“声音”都被系统彻底掌控、扭曲和替代,那么任何反抗的星火在诞生前就会被掐灭。

“牧羊犬”不是看守肉体的狱卒,它是直接牧养思想的幽灵。

它让目标成为系统最忠实的囚徒,甚至成为系统无意识的延伸,在群体中播撒怀疑、孤立和虚假的忠诚,从内部瓦解任何团结的可能。

d-114,就是这样一个被精心制造、植入并投放的“暗子”。

宋长安的目光在d-114的实时神经图谱上流连。

代表“伪心声”活跃度的幽蓝色光带稳定而明亮,覆盖了大部分区域。

代表真实情绪波动的微弱橙色信号,如同风中残烛,被牢牢压制在边缘角落,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行为日志显示,他最近一次“校准”是在天穹首演pac结束后的混乱期。

当时收容区气氛压抑,d-114表现出异常的焦躁和对他人的攻击性(系统标记为“潜在不稳定因素”),一次“伪心声”强度提升配合微量神经兴奋剂注射,迅速将其“矫正”回“警惕他人,寻求监管者认可”的标准状态。

报告末尾的评估结论冰冷而高效:

【目标心智锚点稳固。统运行效能:987%。对群体稳定贡献度:高。风险评级:极低(可控消耗品)。】

按流程,宋长安此刻应该签署电子确认,关闭档案,将d-114视为又一个运行良好的系统组件归档。

但今天,他没有。

一种极其罕见、近乎于程序错误的“冗余计算”在他冰冷的思维核心中产生。

也许是因为戏命师那穿透人心的嘲讽,也许是因为林澜光环湮灭时那抹刺目的、无法被系统量化的绝望,也许仅仅是因为档案中d-114那张麻木脸上残留的一丝未被系统完全抹去的、属于“人类”的脆弱轮廓。

他的手指在触控屏上悬停片刻,没有点下确认键。反而调出了一段极其隐秘的、标记为【初始植入体调试记录(v73原型)】的加密视频片段。

画面有些模糊,记录的是在高度隔离的神经手术室内。年轻的d-114(那时或许还有名字)被束缚在手术椅上,眼神因恐惧和药物而涣散。

一群穿着密封防护服的研究员围着他,如同操作精密仪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